开年首季,中国外贸“成绩单”不算好看: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外贸进出口呈现较强的波动态势,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其中,3月份外贸呈现进口出口“双降”态势,出口同比减少14.6%,进口同比减少12.3%。
近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外贸进出口面临的形势总体上仍然严峻复杂,要实现今年外贸预期增长6%的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但与此同时,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表示,首季进出口受到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既有外部经济环境低迷制约,也有中国经济转型“阵痛”,应客观理性看待外贸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
外贸高增长期已经过去
当前,中国主要外需市场仍然偏冷,相对疲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态势,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变量因素加大,各国相互影响加深,世界经济走势已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还受到国际政治、军事等多重因素影响。
“一季度外贸数据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市场的现实。”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室副主任白明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仍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除了美国经济表现稳健外,欧洲、日本经济依旧疲软。“虽然一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但美国的宏观经济态势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反映在中国对美出口增长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外贸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对发达经济体的外贸出口红利正在消退。”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刘华芹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上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各区域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直接影响到中国大宗商品以及制成品出口。
外贸数据短期内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低迷是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表现低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油价的大幅下滑,直接拉低了中国外贸进出口数值。以进口为例,3月份中国进口总值下降12.3%,1~3月份累计下降17.3%。“外贸数据不好看,并不意味着外贸效益不好。”刘华芹认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低迷,直接导致进口总值的下降。但这种下降对中国经济并不完全是坏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胀。
“我们不应过度关注对外贸易的表面数据,而更应该看到进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刘华芹指出,剔除价格因素,近段时期,确实有一部分进口类别在“量”上有所下降,这与中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有关。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未来对大宗原料性商品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会反映在外贸上。
“一带一路”成外贸新引擎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季度,尽管外贸形势总体欠佳,但也不乏亮点。在对传统贸易伙伴贸易增速出现下降的同时,我国对发展中经济体却表现出明显上升势头。
海关总署初步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值约为1.45万亿元,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比重超过1/4。其中,出口表现较好,增长速度超过10%,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5.5个百分点。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推进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伴着一系列“政策红利”期。,中国外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将产生积极影响,‘一带一路’有望成为中国外贸增长新引擎。不过,‘一带一路’对外贸是渐近性改善。”白明指出。
“‘一带一路’战略对进出口带动有一定周期。我们现在对‘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进出口,还处于调整阶段。未来,对‘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投资将拉动贸易增长。”刘华芹指出,基础设施投资,一方面将带动我国成套设备、装备制造业出口,另一方面,在国外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当地需求,助推当地经济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将使双边贸易形成互动。
刘华芹进一步分析说,我国传统出口市场是欧美发达经济体,未来,“一带一路”战略将培育出中国外贸新增长点。“当前,我们每年对欧美市场的贸易规模大约为5000亿美元,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再实现突破的空间并不大。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基本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空间较大,前景很好。”刘华芹表示。据她统计,2013年,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的贸易额与中美间贸易额大约持平,约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2%~13%,但从未来发展看,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外贸增长潜力更大。
“我们有完整的基础产业制造能力,以及装备制造能力,也有资金支持,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投资带动,进一步促进我们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增长。”刘华芹说。
“优进优出”折射转型升级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努力推动外贸转型、有效利用外资的基础上,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这是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推动形成优进优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
实际上,在一季度外贸出口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优进优出”已成为另一个亮点。比如,机电产品和部分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呈较快增长态势,这显示出我国外贸在提质增效、优化结构等方面的积极进展。
“一方面,中国经济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经济转变过程中,须强调进口高新技术类产品、关键设备等;另一方面,在我们以往的出口产品中,高科技含量、尤其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产品比较少,未来这部分产品出口将加大。例如,我国以高铁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已经具有了很强的技术实力,装备工业‘走出去’将促进优势产能转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刘华芹说。
在刘华芹看来,当前中国外贸进出口整体态势既受到国际大环境影响,更与中国经济转型密切相关。“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国内产业发展是相衔接的。在国内产业结构发生调整的情况下,中国的外贸进出口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刘华芹指出,“优进优出”的理念将进一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白明认为,“优进优出”的背后是当前中国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新形势。一方面,这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分工定位改变,即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另一方面,这也折射出中国在国际市场中话语权的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不是利用原有格局,而是在创造新格局,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角色正发生改变。
白明强调,“优进优出”既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的“升级版”,也有更深刻的内涵。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更多具象地体现在最终产品上,而“优进优出”还体现在外贸进出口的整个流程中。“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四大自贸区的推进、海外经济园区的设立、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通关一体化”的推广等,都是对“优”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