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促进外贸出口由“卖力气”向“卖智慧”升级 |
|
发表时间:2014-11-28 作者:唐华 发表评论 |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提起中国的出口,很多人联想到的往往是服装、家电、玩具等轻工业产品,或者是煤炭等矿产资源。这些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出自劳动密集型产业,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靠“卖力气”的产业,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如今,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和环境压力的增大,过去“卖力气”搞生产的模式已经无以为继,我们需要开动脑筋,用更智慧的方式发展经济。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约化发展,那么在外贸出口领域,我们能否实现由“卖力气”向“卖智慧”转型吗?
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服务外包产业、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对此,李克强总理很形象地称:“过去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上一直是给别人‘出力’,现在不光要‘出力’,还要‘出智慧’。”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国内外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团队,从而使本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目的。这样的需求催生出一批以承接服务外包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从而形成了服务外包产业。
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我国大力发展的多领域服务外包涉及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金融以及政府服务领域,主要以脑力劳动换取报酬,也就是“卖智慧”的工作。服务外包产业有利于增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升产业结构;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形成新的出口支撑点;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推动器,将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些优点与我国正在推进的改革目标高度契合,服务外包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
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国务院确定了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对一些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商务部10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34319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733.9亿美元和54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3%和32%。
尽管如此,与庞大的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相比,我国企业所占的份额依然很小,与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相符。另外,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都不大,与印度企业相比,在人力成本、企业知名度等方面都处于劣势。
存在差距也意味着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李克强总理要求相关部门“思想要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要多给一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实惠;对一些已经成熟的试点经验,要及时复制推广:企业优惠的条件要拓展,试点城市也要进一步扩大,让服务外包产业布局更加协调完整,带动更多地区转型升级。
另外,我国搭建的区域合作平台也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1-8月,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72.7亿美元和58.6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2%和39.5%。其中承接中东欧国家的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同比增长67.8%和47.8%。反过来,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服务出口,也必将加深和促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需要相关部门摒弃“含含糊糊”的政策,拿出新的举措,开拓新的思路。促进外贸出口由“卖力气”向“卖智慧”升级,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下大力气,也需要有灵活思维的大智慧。
|
稿件来源:新华网 |
|
|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
|
|
查看更多评论
|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 |
|
|
|
图片新闻 |
 |
信息搜索 |
 |
分类查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