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多年的努力后,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终于产生了一项协定。上周六在印尼巴厘达成的一揽子协定,远不如各国谈判代表2001年在卡塔尔开会时设想的那么雄心勃勃。但人们不应低估这项协定的象征意义。希望这项成就将给始于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造福世界经济的多边贸易谈判体系注入新的生命力。
上周六一揽子协定背后的努力方式,在政治上是精明的。鉴于发展中国家和富裕国家在农业关税等敏感问题上陷入僵局,世贸组织(WTO)构建了一套更易于形成共识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让商品更易于跨越国境,将提振自金融危机以来增长缓慢的全球贸易。一些估算认为,此举还将使全球经济产出增长至多1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增长将发生在新兴市场经济体。
这一突破有助于重建世贸组织作为一个交易撮合者的声誉。此前,这个总部位于日内瓦的组织在其18年历史上从未成功推动159个成员国谈判达成过任何协定。另外,如果此次再度受挫,世贸组织作为全球贸易争端裁判的权威也会受到削弱。这种权威对于执行现有规则是不可或缺的。
这项协定提振了今年9月上任的世贸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Roberto Azevêdo)的国际形象。这名巴西外交官现在应当推进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议程。追求不现实的“大妥协”(grand bargains)是没有意义的。阿泽维多应当力求达成类似巴厘协定的渐进式协定。
对世贸组织来说,主要挑战来自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富裕经济体正在谈判的一些地区性协定。此类协定不如全球协定那么可取,因为它们会取代本来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商业活动。不过,它们也更有可能产生积极结果。鉴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持续存在深刻分歧,短期而言“大型地区性协定”是重振世界贸易的最大指望。
此类协定应当向任何愿意加入的国家敞开大门。同时,发达国家不应放弃世贸组织、把自己关在一个富国俱乐部里。正如巴厘的惊喜所展示的,多边主义在促进全球繁荣方面仍具有很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