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周日公布,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2.7%,进口同比增长5.3%,路透调查预估中值分别为7.1%和7.2%。
海关数据并显示,11月中国贸易顺差338亿美元,创近五年最高,路透预估原本为217亿美元。
~~~~~~~~~~~~~~~~~~~~~~~~~~~~~~~~~~~~~~~~~~~~~~~
主要数据:
* 11月出口同比增长12.7%(路透预估为增长7.1%)
* 11月进口同比增长5.3%(路透预估为增长7.2%)
* 11月贸易顺差338.0亿美元(路透调查中值为顺差217亿美元)
* 11月出口环比上升9.1%,进口环比上升9.1%
* 经季节调整后11月出口同比增长13.2%,进口增长9.3%
* 经季节调整后11月出口环比增长5.8%,进口下降0.4%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 李慧勇
单纯从同比来看,出口是超预期的,主要是受基数等因素影响;但从趋势来看,可以说出口仍然在预期之中,单月的剧烈波动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同时要注意到,中国经济基本面趋稳以及坚定推进改革,前景向好正吸引热钱大举回流。一般热钱流入主要是通过压低进口、抬高出口来实现,而11月进口低于预期、出口高于预期也恰恰说明这一点。
按下葫芦浮起瓢,热钱总能找到途径进来,但要明确这是基于中国经济前景向好的判断。
----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张伟明
11当月出口环比增长5.3%,一举扭转了环比增速连续两月负增长的局面,11月出口同比增长12.7%,超出市场平均预期,显示出口继续受益于全球经济弱复苏及中国鼓励出口退税政策的效果显现。目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存疑,但短期或能维持小幅升值,明年则需警惕超调风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宏观研究员 陈鹄飞
出口超越预期,整体来讲增长趋势和大的环境是相一致的,因为美国和全球制造业PMI都处在高位。中国对香港和欧美出口都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也说明欧美圣诞新年消费旺季带动中国出口出现阶段性的复苏。
但也要看到,出口可能有虚增的成分,理由有三:第一,11月人民币兑美元是升值的,但当月加工贸易同比增速从上月负增长变成增长5.2%,一般来讲人民币升值是不利于加工贸易增长的,其中有一定背离。
第二,11月对香港出口同比增长也由负转正,且在整体出口中占比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可能也有一定虚增;第三,中国表现和周边经济体相比有点儿不符,韩国11月出口有明显下滑,唯独中国一枝独秀。
--浙商证券高级宏观研究员 郭磊
11月出口还是有些超预期的,尤其是在先期公布的韩国11月出口数据不佳的背景下。再考虑到去年四季度的泡沫基数,这个数字挺不错了。我们判断后续出口会继续趋势性改善,目前只是一个开始。毕竟欧洲财政压力已经实质性减轻,美国制造业和就业数据也在逐步改善,2014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速将快于今年,全球贸易和航运应该会呈现一个底部回升的特征。
可能是基建和地产产业链存在不确定性的,进口并无实质好转,作为结果的贸易顺差偏高。虽然它的直接影响已经释放,但依旧可以对国内流动性预期带来些许改善。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 刘利刚
出口增速大大高于市场预期,达到了12.7%,高于上月的5.6%和市场预期值7.0%,这也反映了近期美国和欧洲数据的改善;但进口增速却出现了放缓,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的国内需求可能较为低迷。
从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可能完成全年8%的贸易增速目标,但由于今年上半年贸易数据中存在明显的出口虚增问题,因此对完成这一目标也不可过度乐观。
全年来看,贸易顺差可能超过2,400亿美元,将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峰值,这对人民币造成了很大的升值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过度升值已经明显侵蚀了中国的贸易竞争力。
如果央行仍然保持目前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市场利率将保持高位,这样也可能造成更大规模的热钱流入压力,并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可能。中国应该鼓励民间资本流出来解决这样的政策困境。
相关背景:
--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称,2014年将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并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同时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积极拓展出口市场,强化多边双边及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拓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称,明年中国经济将站稳,但不会很强。中国经济将以一个比较平稳的、而不是偏高的速度增长,为改革的深化提供一个平稳的经济环境,也为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短期波动加剧提供更大的政策回旋余地。
--商务部国际司副司长孙元江日前表示,预计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区域自贸协定谈判仍然会持续发展,也将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他并重申中国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贸易谈判的立场,称对此总体持开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