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汪涛:中国出口复苏前景喜中有忧

发表时间:2013-10-24      发表评论



  中国出口增长对全球需求变化十分敏感。历史上,全球需求增长1个百分点会带动中国实际出口增速提高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出口价格上涨会对实际出口需求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2013年前8个月里中国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近7%,的确令人担忧。

  全球需求虽然有所复苏、但仍属羸弱,全球范围(包括中国)存在着产能过剩,因此我们认为出口商不太可能把实际有效汇率的全部(或大部分)升值幅度转移到出口价格上。过去几年的经验似乎也支持这一观点。相应地,出口商的利润率可能会受到挤压。

  综合考虑需求复苏以及人民币升值,我们认为2014年中国出口仍会受到积极影响。我们预计净出口将拉动2014年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左右。

  发达经济体增长对进口的依赖度减弱了吗?

  一些人可能会指出回归分析过于依赖历史信息,难以甄别最新的趋势或结构性变化。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开始着手解决自身的经济失衡问题,居民部门去杠杆、财政收缩,一些经济体还进行了劳动力市场改革。这些调整是否使得发达经济体增长对进口的依赖度减弱了呢?

  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可能是近年来美国和欧盟贸易收支状况持续改善。就美国而言,页岩气的蓬勃发展显然在缩小贸易逆差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过非石油贸易收支也明显改善。欧洲方面,贸易收支的好转显然来自于非石油贸易顺差的扩大。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改善都归功于结构性调整,周期性因素必然也发挥了作用。受财政紧缩和居民部门去杠杆的影响,发达国家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疲弱增长,这对整体需求、包括进口需求产生了抑制。举例来说,虽然欧盟对其他经济体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占比不断上升,但这很可能是因为相较于其他经济体而言,欧盟各国经济及其进口需求更加疲弱。大部分市场观点都认为发达经济体内需将于2014年复苏,其进口需求也应会好转。

  但有没有一些结构性变化暗示发达国家的增长对其进口需求的影响减弱了呢?过去两年里,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增速对内需增速(用发达经济体的工业增加值代替)的确不太敏感。当然,工业生产也许不能很好地体现发达经济体的内需情况,所以我们对美国和欧盟这两大发达经济体中内需和进口之间关系进行了更为直接的分析。这两大经济体占中国出口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近两年来美国的进口增长一直慢于内需,在经济没有陷入衰退的情况下,这一现象较为反常。

  欧盟的结论则不那么明朗。虽然由于经济较为疲弱,欧盟的进口表现不佳,但近几年欧盟整体进口以及欧盟从其他经济体的进口增长一直快于内需。不过,即便这样,近期欧盟内需的好转也并未导致进口出现类似的改善。虽然过去十年来欧盟从其他经济体进口占其总进口的比重稳步上升,但过去两年里这一比重近乎停滞,甚至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下跌。要判断这种趋势是否会延续下去可能为时尚早,但欧盟一些边缘国家的实际工资水平大幅下降、竞争力明显增强,其出口已呈上升趋势。

  总的来说,财政一体化以及私人部门去杠杆等周期性因素帮助发达经济体改善了国际收支平衡。如果去杠杆逐渐减弱、财政政策约束变松,发达经济体的内需好转应该会使其增加对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进口。但是,由于欧盟(边缘国家出口竞争力增强)和美国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的迹象,我们尚无法明确其内需复苏是否能带来与过去类似的进口需求的增长。

  中国在丧失竞争力吗?

  发达经济体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对所有新兴市场都很重要,但除此以外,中国的竞争力相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是否正在下降呢?许多观点认为中国竞争力正在下降,论据包括中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工厂从中国迁至别国等事例。不过,从更加宏观或者总体的角度来看,中国是否正在丧失竞争力?

  总体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来中国在全球出口贸易中的份额在不断上升,不过升幅有所收窄。在美国和欧盟这两大主要出口市场,中国的竞争力提升势头似乎正在减弱,市场份额甚至出现流失迹象。中国出口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持平于高位;而在欧盟,近几个季度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有所下滑。这意味着近几年中国在其他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的市场份额有所增长,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

  市场份额变化的整体趋势掩盖了行业层面存在的挑战。与部分实证证据相符,中国轻工业制品出口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似乎正在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越南等国家出口商以更低的价格在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出口产品市场中获取了更多份额。另一方面,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过去两年里中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稳定,电子产品的市场份额则不断上升,这可能是反映了中国在这些产品的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出口的在欧盟的出口份额似乎已经在近期见顶。

  总之,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仍在上升,其中在新兴市场和其他发达市场份额的上升抵消了欧盟市场份额的流失以及美国市场份额的停滞。换句话说,在过去两年里,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已经对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更为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经济复苏使得美联储削减QE规模,新兴市场经济受到的积极影响可能也会小于以往(削减QE规模的不利影响将部分抵消出口需求好转带来的正面影响),因而中国出口受到的积极影响可能也不会像过去那么大。

(本文作者汪涛是瑞银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文中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稿件来源:瑞银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2025年1-4月份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出口金额汇总表 2025-05-10
  • 2025年1-3月份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出口金额汇总表 2025-04-20
  • 2025年1-2月份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出口金额汇总表 2025-04-11
  • 2025年1-2月份中国化学纤维纺织原料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统计表 2025-04-10
  • 2024年1-12月份中国化学纤维纺织原料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统计表 2025-02-21
  • 2024年1-12月份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出口金额汇总表 2025-02-21
  • 2025年1月份越南纱线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统计表 2025-02-21
  • 2024年1-11月份越南纱线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统计表 2025-01-21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