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最好窗口期”

发表时间:2013-01-29      发表评论



  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才能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生长空间

  时值寒冬,英国伦敦西区商业核心地段的南莫尔顿街(South Molton Street)还是人潮涌动。一家来自中国的品牌服装商场——波司登伦敦商店,吸引着当地顾客的目光。

  作为时尚之都,伦敦是国际服装品牌争夺的宝地。2012年7月,波司登伦敦店在奥运会前夕顺利开业。作为一个中国本土品牌,波司登一下子站到了国际时尚界的最前沿。

  “‘走出去’恰逢其时。”在德国法兰克福,中捷欧洲公司总经理陈永武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大批中国优势企业正面临着由国内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的“门槛”。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才能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生长空间。

  2012年12月24日,浙江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击败多个对手,成功跻身德国著名工业缝纫机企业百福公司寻求并购的三家公司之一。一旦并购成功,中捷将成为全球工业缝纫机行业的龙头老大。

  福建尚飞制衣(Fashion Flying)通过与英国ARCO公司的合作,取得了伦敦奥运会英国代表团官方服装的独家制造权。尚飞的产品在全球数十亿电视观众前亮相。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走出去”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制造提升水平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发达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重新规划全球布局,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一个“最好窗口期”。

  中兴、华为、柳工、比亚迪、重庆海扶、成都艾民儿……一家家中国企业上船出海,走向国际市场前台,在与全球同行翘楚的竞争中大展身手。

  并购后“外企”不失本土特色

  遵循国际通行规则,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2011年5月14日,一款新型MG6汽车出现在英国的汽车经销店里。许多英国人激动不已:“有着‘贵族血统’的MG汽车又回来了。”

  生产这款汽车的不是别人,正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上海汽车集团。

  MG—Rover是英国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有着100多年的历史。2005年和2007年,上汽经过两次资本运作,完成了对MG—Rover的收购,MG成为上汽的完全自主品牌。收购后,英国公司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保留下来。伯明翰MG长桥工厂有超过400名英国员工,MG6的研发和设计在长桥基地完成、零部件在上海工厂生产,组装及质检又回到长桥完成,完全保持了MG汽车生产的连续性、先进性。

  “作为一款‘英国设计、英国研发、中英合作制造’的英国汽车,MG6拉近了上汽与英国消费者的距离,也受到了英国政府的欢迎。”上汽英国MG公司总经理王昊说。

  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冲突,常让资本输入国和被并购方心生芥蒂、造成误解。“走出去”企业都面临着如何融入当地的难题。

  王昊认为,“走出去”是中国优势企业的发展方向,但实施并购后,决不能把收购后的“外国”企业变为“中国”企业。只有充分保持并购企业的独立性,才能保持原来公司的竞争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国内母体公司的实力。

  坚持本地化策略,遵循国际规则,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不少“走出去”企业的共识。

  英利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近些年,英利集团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的17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在德国慕尼黑英利欧洲公司的80多名正式员工中,记者没有看到一名中国人。

  “我们已经是一家全球性的国际化企业。”英利欧洲公司公关营销部经理吕贝佳(Rebecca Jarschel)说。2011年1月,英利正式成为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的高级合作伙伴,“一系列的公益赞助和社会活动,推动英利很快融入德国社会,增强了英利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

  2012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英利欧洲公司的销售量仍然增长30%左右。

  “抱团”合作增强整体竞争力

  中国制造“走出去”,离不开有关机构、中介组织和行业支持

  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很快,但也面临着全球投资保护主义升温、部分国家对外资项目的要求和审核日趋严格等困难。一些国家经济形势下滑、对外投资风险增大,也给“走出去”企业造成不少困扰。

  爱国者国际化联盟总裁助理冯孟龙认为,我国多数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足,人才欠缺,对国外投资环境尤其是对司法环境了解不多,容易在跨国并购等激烈竞争中造成被动。在一些领域,不少“走出去”企业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竞争合力。

  2011年6月,“爱国者”联合部分企业家成立“爱国者国际化联盟”,呼吁“走出去”企业“抱团闯市场”。冯孟龙希望商务、金融等有关部门、机构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帮助“走出去”企业降低投资风险。

  “服务中国制造‘走出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优势。”中国工商银行(4.29,0.06,1.42%)阿姆斯特丹分行总经理张伟武说。

  2011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阿姆斯特丹分行开业。两年来,分行根据中荷客户的实际需求,先后推出了存贷款、结算、贸易融资和投资银行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也于2007年在荷兰成立鹿特丹分行。在中资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中集车辆集团、江苏牧羊集团、山东寿光蔬菜集团等众多企业快步走进荷兰。

  在阿姆斯特丹,广西柳工欧洲公司副总经理肖远翔表示:“没有工行及时提供贷款,我们收购波兰HSW公司,就不会这么顺利。”

  2012年1月,经过多轮谈判,柳工与波兰历史悠久的机械企业HSW公司达成协议,将收购HSW公司的工程机械业务单元。但是,由于资金紧张,柳工遇到了支付难题。在最困难的时候,工行阿姆斯特丹分行及时提供了2000万美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去年5月,柳工波兰公司生产的首台机械设备顺利下线,供应当地市场。

  我国驻荷兰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李飞认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正经历由服务、贸易领域向研发、新能源等领域的转变。作为航运物流中心,荷兰是欧洲门户,中国企业在荷兰投资历史久、体系全,“金融、航运、物流等行业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就能让‘走出去’企业在欧洲站稳脚跟,赢得市场。”

  小资料:中国成为全球第五大对外投资国

  商务部统计,2012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是7年来最高水平。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对外投资国。自2002年以来,10年中内地对外投资总额2001亿美元,是前20年的10倍。

  截至2012年底,我国企业一共在17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对外投资企业超过2万家。2011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4248亿美元,在境外形成的资产总额接近2万亿美元。

  跨国并购是当前对外投资热点。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1年,中国企业以跨国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合计1063亿美元。2011年,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为272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6%。并购领域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等为主。

  另据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安永会计事务所去年12月发布的数据,2007年全球并购交易额中欧元区国家占21%,2012年已降为11%,美国企业并购额下降一半。与此同时,金砖国家迅速填补这一缺口。2012年金砖国家所占全球并购额达到15%,相比2007年翻了一倍。自2007年以来,中国并购市场规模翻倍,而美国则减半。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29000参观人次,第十六届INTEX阿联酋国际纺织展6月14日在迪拜世贸中心圆满闭幕! 2024-06-18
  • 如何打造品牌精准面料体系?专题培训班指引纺企高效企划 2024-06-17
  • 深入研讨、一线考察,中俄纺织服装业商贸洽谈超预期 2024-06-14
  • “中国造”成为抢手货 外贸大省浙江企业纷纷“走出去” 2024-01-30
  • 从2023年“出海热”看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提升 2023-12-26
  • “出海”非洲,让这些中国纺企迎来新篇章 2023-11-02
  • 走出去、融进去、扎下根!中国纺织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硕果累累 2023-10-27
  • 疾风骇浪,2022出海企业的“难”与“敢” 2022-12-19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