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WTO)下任总干事提名工作日前结束,第二阶段任命程序已经启动。WTO是国际性的经济贸易机构,未来四年,谁将成为该组织的“新当家”,值得关注。
目前,在提名期限内,加纳、哥斯达黎加、新西兰、肯尼亚、约旦、墨西哥、印尼、韩国和巴西共九个国家分别向WTO提交了候选人名单。从这个名单可以看出,新一任WTO总干事,很有可能从新兴市场国家或欠发达的国家中产生。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均不在名单之列。
这是一个好事情。WTO的总干事人选,不能像世界银行[微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的领导者一样,总由发达国家把持。遗憾的是,包括现任总干事拉米在内,迄今为止,关贸总协定(GATT)/WTO先后产生了八位总干事,但只有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这说明,WTO领导者的来源,同样也是和其推荐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有关系。
WTO总干事的产生,其背后还是很有一番博弈。撇开GATT阶段的历史不谈,单从WTO时期几次总干事竞选过程来看,竞争颇为激烈。在1999年的WTO总干事竞选中,来自新西兰的穆尔(Moore)和来自泰国的素帕猜一直相持不下,最后只好选择妥协方案,各任3年。
围绕WTO总干事之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实是因为总干事这个角色的实践或决策,还是会产生一些偏向性的影响。所谓影响,自然是有利于支持总干事背后的成员。WTO各成员方与各利益集团充满了各种冲突和角力,以致有学者认为,拉米主持下的多哈回合谈判之所以至今少有成果,与此不无关联。
按道理,国际组织公务人员理当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对所供职的机构负责。但事实上,任何一个重要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选,不可能做到完全中立。正如2005年WTO总干事选任时的候选人之一、巴西时任WTO专员科雷亚所强调的,“尽管无论谁当上了WTO组织总干事都必须为所有成员的利益服务,但如果是来自发展中国家,他就会对穷国关注的问题更加敏感。”
在多哈回合谈判似乎陷入死胡同的背景下,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形势之下,WTO总干事人选,确实宜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产生。为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新一任总干事可谓使命重大、任务艰巨。
当前WTO面临的困局是明显的,多哈回合谈判根本问题未解,南北在农产品(5.77,0.00,0.00%)补贴和贸易壁垒等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很大,南北双方还在服务贸易等领域中存在争端,全球多边自贸体系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显然,开放贸易有助于创造就业和减少贫困,在人们经常谈及多边危机之时,事实上也正是需要WTO有所作为的时候。
当前世界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远未走出困境,美国经济的复苏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台面上,每一个经济体都在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但实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返潮现象也很明显。一些发达国家政客从短期利益出发,明里支持自由贸易,实际上实施贸易保护举措。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十分突出。全球经济危机弥漫之时美国呈现出的浓厚的贸易保护色彩,让人印象深刻。
从未来WTO 的工作重心来看,协助多边谈判取得突破、推进欠发达成员共同发展,无疑都是不可回避的任务。新一任的WTO总干事,应当更多地从新兴市场成员或欠发达成员的视角关注多边贸易发展和全球化问题,这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更深度地融入贸易全球化进程,同时有助于营造更加均衡和公平的全球贸易环境,促进世界贸易再平衡。鉴于总干事人选背景的倾向性,由新兴市场成员推出的总干事,在贸易规则制定及推动自由贸易等方面,或有更大的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