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梅新育:中国制造回流美欧对纺服出口而言属暂时性利空

发表时间:2012-07-11    作者:梅新育  发表评论



  尽管市场担心6月经济数据表现不佳,但刚发布的6月及上半年外贸数据却大大好于普遍预期。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286.9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出口1802.1亿美元,增长11.3%;进口1484.8亿美元,增长6.3%;贸易顺差317.3亿美元,同比扩大42.9%。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贸易顺差689.2亿美元,扩大56.4%。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都在趋向提升,贸易价格条件有所好转。

  非价格优势凸显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离不开外贸稳定,特别是离不开出口稳定。中国通胀压力减轻同样离不开对外贸易的贡献。因为正是持续的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收支顺差,才能使人民币汇率在新兴市场波动剧烈的时期保持基本稳定,进而保证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减轻。尽管中国有些以往的优势已经或正在逆转,但在当前刺刀见红的国际市场份额之战中,与其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在以下方面的非价格竞争优势正在日益凸显,并将维护中国下半年的外贸稳定。

  第一,完整产业体系所赋予的独一无二的范围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产业界藉此赢得了独一无二的巨大范围经济效益,成为中国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而这种效益是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可能具备的。

  第二,依托巨大国内市场取得开放环境下的全球市场主动权。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多种商品进出口、生产、国内销售的规模为世界之最,巨大的市场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可观的规模效益,也意味着中国产业的自主创新更有可能依托国内市场迅猛成长,中国标准比其他大多数国家同行更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

  第三,较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宏观经济稳定性明显高得多。就是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近20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也要高出一截。这种稳定性在国际收支和财政收支方面表现得尤其充分。较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从几个方面赋予中国产业额外的竞争力。首先,在一个更可预期的环境中,企业规划的风险显然要低得多。其次,尽管越南、印度等后发国家的货币贬值被视为其出口制造业面对“中国制造”的优势之一,但我们不必认为货币贬值就一定能够赋予一国出口更强的竞争力,因为货币大幅度贬值通常意味着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猛增。这不仅直接干扰企业经营,更损害居民生活水平而容易引爆更多的工潮。最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外向型企业常常高度依赖外币融资,资产构成中本币计价比例却要高得多,本币大幅度贬值还会显著恶化其资产负债结构,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大面积破产倒闭。

  第四,尽管中国制造回流美欧现象对中国制造业和出口是一项利空,但这一现象的某些重要驱动力量只是暂时现象。中国制造回流美欧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是能源价格高涨,推高中美、中欧之间跨国物流成本,使得在美欧就地制造、就地销售有了经济合理性。不过,整个初级产品市场牛市终结、熊市逼近的迹象日益显著,能源价格下行压力正在与日俱增。随着能源价格下降,某些回流美欧的制造业订单会再度流出美欧,此前几年海运运费的泡沫破裂还将进一步加速上述进程。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虽然预计下半年中国外贸虽然压力不可忽视,此前十年动辄20%以上乃至30%以上的增长率也已成往事,但经过努力,仍然可望保持相对好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增长态势。而我国今年贸易顺差也可望有所扩大,因为我国国内经济降温减缓了进口需求的增速,同时初级产品行情下跌又明显减缓甚至减少了其进口金额。

  风险不可不防

  尽管如此,我国下半年和明年外贸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震荡可能持续甚至加剧,甚至有可能进而引爆社会动荡,最终逆转近10年来新兴市场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相对提升的态势。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已经目睹众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急剧失速,资本大规模外逃,货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度贬值,即使“金砖国家”这样的热门新兴市场经济体也未能幸免。2010-2011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从7.5%猛跌到2.7%,今年一季度只有0.8%,雷亚尔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达到两位数;印度经济增长率从10.6%跌到7.2%,今年一季度更跌落到5.3%,为9年来的最低点,到6月末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已比3月份贬值10%以上,比一年前贬值约30%;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第二季度贬值11%左右,其资本外逃问题自前苏联解体以来始终未能根治,去年下半年以来又有变本加厉之势。考虑到目前我国对欧盟、日本传统市场贸易增速几乎停滞,贸易增长主要来自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此种风险不可低估。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贸易顺差689.2亿美元,扩大56.4%。

稿件来源:中国证券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殷强:做好“3+1”模式,推进AI在纺织行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2024-09-03
  • 梁鹏程:人工智能(AI)将成为影响展会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2024-08-27
  • 崔荣荣:为时尚产业培养“三创”人才 2024-07-03
  • 陈大鹏:发展新质生产力 书写服装行业新篇 2024-07-02
  • 闻力生:服装制造企业和员工都要拥有AI Agent 2024-07-04
  • 俞建勇:推动科创“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有效增量” 2024-04-09
  • 闻力生:服装制造业要在以旧换新行动中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4-03-18
  • 刘瑾:如何接住国潮的“泼天富贵” 2024-02-26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