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东协中心秘书长马明强于日前表示,只要找好定位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中国大陆企业在东协市场将大有可为。20多年来,中国大陆与东协双边贸易额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成长,此显示中国大陆与东协国家商品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正是双方贸易保持高速成长的关键。
据中国大陆商务部资料,2011年,中国大陆与东协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3,623亿美元,比2010年成长24%。2012年1月份,东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大贸易伙伴。马明强指出,中国大陆与东协贸易成长的动力有于四大来源;(一)中国大陆与东协本身经济都在快速发展,对外部市场的需求也在上升。(二)中国大陆与东协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使中国大陆与东协经济的巨大互补性得到进一步发挥,这是双边贸易成长的重要动力,比如,中国大陆需要东协的机电产品、电子零组件、棕榈油、橡胶及油气等,东协则从中国大陆进口大量的机电产品、日用商品及纺织原料等。目前,双方均是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化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成员,都有各自的定位。(三)中国大陆与东协的政治关系良好也有完善的合作机制,保障双边贸易往来的顺利发展。(四)中国大陆与东协海路及陆路互联互通,地缘优势极有利于双方的经贸往来。
马明强表示,2010年中国大陆与东协自由贸易区协议生效时,有些东协国家的企业担心在零关税的优惠下,东协某些行业会被吞噬。但两年多来,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的大背景下,双方自由贸易区内贸易量的成长,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2008年开始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大陆外向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前所未有的考验,企业应该如何走出去、走向那里都是难题。但不论从那个方面看,强调东协对中国大陆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国大陆企业在走向世界之前,何不先走向周边国家,东协应该成为中国大陆企业走出去的首选。
马明强指出,东协总面积约4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不仅天然资源丰富,还拥有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以越南为例,8,700万人口中70%都在40岁以下,这将为中国大陆劳力密集型企业外移提供有利的条件。东协国家多数是新兴市场,经济在高速成长,社会需求日益上升,对中国大陆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一些东南亚国家虽然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基础工业仍然落后,甚至没有一家具规模的水泥厂,这也就为中国大陆企业提供了商机。东协已经制定了互联互通的发展蓝图,多个成员国都在加快铁路、港口及机场建设,中国大陆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相当大的优势,双方合作潜力很大。
马明强表示,中国大陆政府的支持,也是中国大陆企业走向东协的有利条件。近年来,中国大陆政府为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 设置了总规模达100亿美元的中国大陆—东协投资合作基金,承诺为东协国家基础建设提供数百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另一方面,东协国家也欢迎中国大陆企业投资合作,而双方在文化、生活方式上也比较相似,中国大陆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走进东协的步伐。
虽然有人质疑东协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企业投资与经营充满不确定性,但马明强指出,部分东协会员国市场确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这是开发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 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也有类似顾虑,东协一些国家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总体而言都朝着好的及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