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安邦:中国应该如何看待TPP?

发表时间:2011-11-14      发表评论



  11月12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举行。欧债危机当然是主要议题。不过,东道主美国极力推动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已成为另一个迅速升起的焦点。

  TPP的全称是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是一个跨太平洋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最初于2005年由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4个APEC成员签署。2008年,美国、澳大利亚、秘鲁和越南先后加入,2010年马来西亚加入,目前的成员增至9个。TPP的初步目标,是在2015年时实现成员之间的零关税,现在则将这一目标实现的时间定在10年之后。此外,TPP还涉及金融监管、竞争政策、经济立法、市场透明、反贪等多个领域。

  此事的最新进展是,美国总统奥巴马12日表示,美国和其他八个APEC国家就TPP的贸易大纲达成一致,将以亚洲为重点刺激经济的增长。奥巴马表示,达成泛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打开国外市场,利于美国对外出口,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我们将有近5亿的消费者,可以让我们一起做很多事情。”二是日本表示愿意参与TPP洽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与奥巴马的会见中称,他已决定开始与TPP的成员进行磋商,并考虑加入TPP洽谈。此外,中国台湾、韩国此前已表示了愿意加入TPP的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身为APEC重要成员、亚洲经济大国的中国并未被邀请参与TPP。在APEC这样一个多边机制上讨论另一个多边贸易机制,这本身就有些奇怪。如果TPP今后发展壮大起来,那么APEC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TPP机制未来将如何发展?它发展起来将对中国有何影响?这都是值得中国高度关注的问题。

  安邦认为,TPP这个旧题材被美国重新发掘出来并大力推动,有相当大的目的是针对中国而来。我们要强调的是,TPP一旦成事,将对中国未来的经贸活动甚至政经形势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TPP完全是在现有的多边贸易格局中另起炉灶,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亚太地区现在已有多个包括中国在内的多边贸易机制,如日本——中国——韩国自贸区协议、东盟10+1、东盟10+3、东盟10+6框架等,现在有多个国家担心,中国在亚洲的经贸合作机制中将起主导作用。而TPP与现有的经贸合作机制有很大的重叠性,这也意味着,如果TPP成功建立,将对上述贸易机制甚至是APEC机制具有极大的替代性。TPP一旦开始运转,其他的经贸机制将面临被架空和淘空的危险,亚太区也将会更加分化。

  其次,TPP将名正言顺的把美国引入亚洲地区贸易结构的中心,并提供一支抗衡中国的经济主导力量。美国虽是全球头号强国,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在重返亚洲,但毕竟难以介入亚洲多边经贸机制。但如果在TPP机制下,美国将毫无疑问地主导TPP机制。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的数据,2010年TPP成员国的GDP高达16.9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27.2%;一旦日本加入,GDP总量将达22.3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5.5%,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如果中国被排除在这个俱乐部之外,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经贸孤立。

  第三,TPP在经贸之外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展到政治和军事领域。在我们看来,TPP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由贸易机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夏威夷的演讲中清楚地表述了美国的战略考虑:20世纪美国与欧洲盟友成功建立跨大西洋体系,现在需要一个跨太平洋体系,“美国在跨大西洋体系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在跨太平洋体系中也正在扮演同样角色”。因此,把TPP建成最大的亚太自由贸易区,使亚太区更加分化,这是美国的战略目标之一。TPP的经贸吸引力将增强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同样也会形成政治和军事上的共同意识。

  如果美国存心想把中国排除在TPP之外,这对中国无疑是个麻烦事。不过,只要中国经济维持平稳增长,也不用对此过于担心。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就是中国应对TPP的最有力手段。2010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额的9.8%;2011年则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2010年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3.2万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TPP同样如此。经济水平差别较大的国家要进入TPP这个高门槛俱乐部,面临的困难不少。美国是否能持续10年在同产的战略高度推动这一机制,也存在不小的疑问。如果中国经济今后保持持续增长,继续扩大开放度,同时加强与多个主要经济体及亚太组织的自由贸易谈判,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TPP对中国的“排斥效应”。对TPP中国要保持战略上的警惕,但最关键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保持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

稿件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更名重生 2017-12-11
  • TPP进入“死胡同” 越南寻求替代TPP的“B计划” 2017-04-16
  • 美国退出TPP后对全球纺织供应链有何影响?看亚洲国际论坛上的小伙伴怎么聊 2017-04-06
  • 专家:美国退出不意味TPP结束 对华产业影响尚难准确量化 2016-12-09
  • TPP看似无望 中国推进亚洲区域性贸易协议 2016-11-24
  • 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TPP,本土纺服上市公司海外扩张步伐短期或放缓! 2016-11-22
  • 2016年国际时尚服装业高峰论坛:TPP与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潜在冲击 2016-05-19
  • 中国纺织印染企业家赴越南考察 TPP时代越南投资机遇挑战各占几何? 2016-03-14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