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发布的去年全年经济数据中,出口数据是一个重要的亮点。全年出口总值1.5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创2005年以来的新高。一些机构对未来中国的出口状况非常乐观,认为中国的出口已经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重新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
这一判断和现实的感觉似乎不大一致。现实的感觉是:其一,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虽见复苏,但复苏的速度却非常缓慢,且在量化宽松的刺激政策最终退出后,经济上行的趋势能否延续尚难确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横空出现更令欧洲乃至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其二,从2009年的轮胎特保案至今,中国外贸领域出现的贸易争端空前增加,而中国企业在贸易争端中屡屡败北,罕见获胜案例。这些现实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言而喻。未来中国的出口变动趋势不难从2009年11月份奥巴马在东京的演讲中找到一些答案:这次经济衰退给予我们的重要教训之一是,主要依靠美国消费者和亚洲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存在着种种局限。(这种模式的)结果只会造成全球衰退的进一步加深。
仔细分析一下近年来中国的出口数据,也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的危机。其一,2003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增速即存在明显的下行趋势,2008年下滑的速度更趋明显,这些数据令人相信,即便没有金融危机的出现,出口增速下滑也将不可避免;其二,2010年出口增速超过30%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基数较低所致,扣除2009年基数因素的影响,2010年预计全年出口相对于200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只有4.63%,这一增幅为最近多年来的新低,并远低于2003-2008年之间的平均增速水平。这些数据显示,近年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已在不断减弱,而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只是加大了这种减弱的趋势。
从绝对额度来看,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净出口在名义GDP中所占比重并不大(2003-2009年的平均比重只有4.6%),但外贸对GDP的实际影响却非常之大,从最近几个GDP波动周期的数据中不难看出。未来的情况是,如果出口趋势难以看好,中国的经济将难以太过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