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反倾销促民族品牌奋起——中国鞋:出口欧盟之路荆棘不断

发表时间:2010-12-02    作者:夏天  发表评论



  中国出口商品的物美价廉在全世界一直有目共睹。然而对于中国皮鞋制造商而言,他们的出口欧盟之路却一直荆棘不断。2003年冬季,20多家中国厂商的鞋类产品在意大利罗马被人纵火焚烧;次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发生了规模更大的“烧鞋事件”。2005年7月,欧盟正式对我国出口皮鞋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中国鞋类的噩梦时分由此真正来临。

  2006年10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皮鞋征收为期两年、税率为16.5%的反倾销税,2009年12月,又再次决定对中国皮鞋延长反倾销税15个月,税率维持16.5%不变,并于今年1月起开始执行。

  据了解,2006年中国鞋类制品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52%,而欧盟一直是中国鞋类特别是皮鞋最大的外销市场。据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统计,去年中国输欧鞋类产品总销售额达到17.8亿欧元,而高峰时期这一数额更超过20亿欧元。欧盟实施反倾销税措施以来,中国鞋企受到了十分明显的影响,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制鞋分会统计数据显示,与2006年相比,去年中国输欧皮面鞋产量降低20%,约合4000万双,相当于减少约2万个就业岗位,整体出口额也下降了约15%。以浙江奥康这家中国最大和最具竞争力的民营制鞋企业为例,出口增速迅速从30%下降到10%。为此,一些鞋企想西进俄罗斯、南下东南亚、拓展拉美等应对策略,但受制于居民收入和消费偏好等因素,这些地区往往更接受皮革鞋类,皮鞋的市场空间却较为有限,欧盟皮鞋市场愈发显得重要;也有一些鞋企试图采取绕过采购商直接经营、提升产品品牌附加值等经营策略,但效果依然不甚明显。针对反倾销税这一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批勇敢的中国鞋企开始选择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抗争,奥康就是其中最显眼也是最积极的一家企业。

  金融危机引发贸易保护主义

  上海社科院亚太问题专家王泠一认为,欧美国家屡屡提出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案调查的原因,无非是希望保护本国市场,同时也保护本国国民的就业率。而基于我国目前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这样的摩擦,事实上是很难避免的。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制造业,大部分与欧洲正在衰落的产业重合。”王泠一说,直到现在,欧洲仍未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本地制造业的信心严重不足,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就顺理成章了。期望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和各进口国之间,能构建起一个高效的行业对行业、协会对协会的协商机制。

  王泠一认为,不论是陶瓷、制鞋还是钢管产业,不仅集劳动密集和资源消耗于一身,同时又是低利润、低回报的低端产品。从这一角度来说,我国的出口产业也需要自我反省。

  “除了据理力争、保护自身权益外,我们也应该想一想自己身上的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尹伯成表示,欧盟也好,美洲国家也好,敢于屡屡拿中国出口的产品“开刀”,反映了我们自己也有“软档”,而这“软档”,就是产品自身的可替代性。无可否认,尽管“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公认的,但去除了低廉的价格这个决定性因素,我国出口的产品,从科技含量和创意上,都不具有优势。

  反倾销也是民族品牌的机会

  尹伯成认为,低价,不可能永远成就中国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谈判桌之外,生产企业应当致力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原创性,与此同时,持续了多年的制造业工人的低工资和对资源的大量开采,有关部门都应当高度重视。“中国制造”,是到了该变革的时候。

  1988年8月8日创立的奥康集团,在发展之初并没有借助日期“8”的吉利。那时的中国鞋业正因为温州假鞋事件而进入一场信任危机。1987年8月在杭州的那场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上千双温州鞋,也烧掉了很多人对于鞋业的信心。但同样是温州人的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认为那场大火是一个契机,而正是借助那场大火,奥康在十几年间成为了中国皮鞋业的领军企业。

  20年后的今天,当欧盟反倾销的大棒挥向中国鞋业时,王振滔将奥康变为世界品牌的契机又到了。

  所谓“乱世出枭雄”,越是面临产业变革,也越是企业发展的机会。当反倾销关税让中国很多鞋企不堪重负地退出时,奥康在洗牌后进一步树立品牌的机会也就到了。

  于是,我们发现在欧盟裁决向中国生产的皮鞋征收16.5%反倾销税的18天后,奥康也因此成为中国鞋业行业第一个运用法律武器抗诉欧盟鞋类反倾销的企业。并且在2006年,针对欧盟反倾销矛头,王振滔积极奔走,游说国内百家鞋企一同抗议欧盟鞋类反倾销宣言,还独自一人代表中国制鞋企业,出席西班牙鞋业论坛抗议欧盟对华的反倾销。

  当媒体把“反倾销第一人”的头衔戴在王振滔头上时,奥康的“反倾销”战略已然初见成效,人们不仅在买鞋时知道了奥康,更是在心里记住了这个民族品牌。不过这仅是一个开始,“OEM”并不是奥康的长远之计,要打开更大的海外市场必须在海外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令人意外的是,诸如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境外知名媒体也对奥康的上诉时间进行了焦点报道,当老外也不经意间发现了他们多年穿的鞋可能来自中国的时候,奥康也被他们意外地认知。

  “我们如今正在和几家英国知名鞋业公司进行并购谈判。”王振滔对记者表示,他们将利用收购的方式逐渐打开欧盟的品牌市场。借助反倾销这把火,奥康的民族品牌之路正在进入欧洲。

  对于奥康来说,只有创新一成不变。2006年的奥康力争成长为中国营销标杆,打造中国鞋业最强品牌,成为中国鞋业发展困境的破局者。奥康人的决心是:要让奥康走出的一小步,成为中国鞋业界迈向世界的一大步。

  2005年在中国鞋业的多事之秋,面对反倾销的巨大压力、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国外巨头的虎视眈眈,王振滔带领奥康实现了业绩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中国鞋业发展的一个典范。由他斥资10亿与重庆市璧山县共同打造的2600亩工业园区正式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西部鞋都”,开创了一个企业与政府联合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的新时代。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对于奥康来说,只有创新一成不变。”王振滔说。

稿件来源:服装界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2022年全球球鞋主要品牌库存积压严重,但跑鞋产品仍疯涨 2023-02-08
  • 中国女孩正在抛弃高跟鞋 2023-01-29
  • 晋江经验:从鞋业代工到布局海外,破题的关键不是盲目发展,而是找出痛点 2023-01-10
  • 当一双拖鞋,被卷去跑马拉松 2022-07-13
  • 莆田鞋“坑了”莆田鞋 2022-04-22
  • 星期六、达芙妮、千百度……女鞋巨头纷纷转型!其中一个还搞起了虚拟人? 2022-04-22
  • 抢抓机遇打造竞争新优势 订单回流之下中国鞋类出口的喜与忧 2022-01-27
  • 疫情期间全球产业链条重构:制鞋订单回流中国,一年出口多了860亿 2022-01-27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