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最近发布了名为"在成本上升之际中国出口价格为何没有大幅上涨"的文章。文章称,中国薪酬的大幅调升在未来几年可能仅对出口价格产生轻微影响,不太可能严重损害该国的产业竞争力。
"我们相信中国制造商品的价格将因成本压力上升而提高,但未来两到叁年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可能温和,"标准普尔主权评等分析师陈锦荣称,"薪酬上升亦预示着中国的消费者支出增强,将帮助缓解全球经济失衡的顽疾。"
文章暗示,消费类商品的制造商最有可能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为该行业劳动密集型的性质导致制造业者的薪酬支出巨大,及行业利润相对微薄。我们认为,如果中国产品价格上升,其他国家可能会从销售市场转变为产地,但未来叁到五年这种变化可能不太明显。
"2009年裁员潮重现,以至在经济急剧下滑且社会动荡升温之际损及主权信用,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很小,"陈锦荣称,"此外,我们认为商品价格的上升不太可能引发通胀的急剧上升,从而打击实质收入和消费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