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第二次“中国-东盟行业协会联席会”上,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相关负责人孙新亮依据最新联合调研结果,介绍了中国东盟自贸区(FTA)1月1日建成以来的市场反应。此次调研是7月初由商务部会同外交部、财政部、交通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在广西、广州、海南、深圳等地展开的。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今年1至6月,中国与东盟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达到136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7%,其中进口718.9亿美元,同比增长64%,出口646亿美元,同比增长45.4%。
然而,调研资料显示,中国各行业企业对自贸区态度并不一致。
汽车行业对自贸区持积极态度。孙新亮介绍说,广西柳州一家汽车集团表示,自从自贸区建成后,因为关税比日本、韩国主要竞争对手低20%多,其在泰国和越南的销售非常好。但随着日本和韩国也与东盟建立自贸区,最近销量有所下降。本来这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一度飙升到70%多,现在又回到40%-50%。因此他们希望政府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建设。
农业方面的反应则相对复杂。
东南亚和海南都是热带水果主要产地,由于进出口关税的大幅下调,海南的农产品(15.86,0.25,1.60%)物流企业还是很欢迎自贸区的建立。孙新亮这样表示。
但他进而指出,低关税并不利于一些行业的发展,例如本地橡胶种植。原来中国企业往往通过在投资扩大产量的办法谋求发展,但是现在直接从东南亚进口变得更为划算。
不过,记者在会上也了解到,自贸区在短短半年里并没有大幅改变中国和东盟的贸易结构,机械等传统优势行业并没有受到自贸区多大影响。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肖立群20日表示,根据行业协会1至5月数据,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自贸区建立以来,一些中国企业开始考虑向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国家转移产能。
中国建筑(3.74,0.01,0.27%)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当天就反映,该行业有些企业希望利用东盟劳务成本较低的优势进行投资,利用零关税生产后运回国内。
孙新亮当天提醒说,一些东南亚国家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确实低廉,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当地法律相对不健全等相关风险。在老挝,企业必须交各种杂费,而且没有发票。虽然企业可以不交正税,杂费总和通常也比正税低很多,但企业会因此冒很大的法律风险。孙新亮建议企业借助当地华人已经建立起的网络。
一些行业协会则表示,企业在申领原产地证书时,由于程序不熟悉会遇到手续方面的问题,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重视予以解决。
此外,基于东盟各国情况差异较大,中国企业对各国的情况并不了解。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秘书长许宁宁表示,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准备请东盟每个国家各推荐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一家律师事务所、一个咨询公司组成中国-东盟商务咨询网,通过咨询网为企业去东盟提供服务。
8月,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将在越南河内召开,届时各国将向部长会议汇报今年自贸区取得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