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中资企业加速进军“日本堡垒”

发表时间:2010-07-07      发表评论



  中国企业正在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收购日本企业,在“堡垒般”的日本各地引发了担忧情绪。

  《华尔街日报》援引的最新例子是:据知情人士透露,中信集团的关联私募股权公司CITIC Capital Partners将斥资6550万美元,收购总部位于东京的重型包装公司特耐王集团(Tri-Wall K.K.)。

  根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在日本达成了18桩并购交易,与2009年全年数量相当,当时的总金额为5.46亿美元。银行家们说,尽管按金额来说规模仍然很小,却有望快速增长。瑞穗证券驻东京并购负责人花村信也说,根据今年的市场增长势头,相信今年的并购交易规模可能会较去年增长一倍甚至更多。

  中国变身“世界市场”

  花村信也认为,即使是最谨慎的日本企业也开始逐渐对中国投资变得友好,部分原因是日本国内市场在萎缩,股市开始停滞。

  《华尔街日报》指出,相对美国和欧洲来说,中国开始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市场。在美国,人们越来越担心会发生二次探底,而欧洲正在遭受主权债务危机之苦。如果一家中资企业能够帮助日本人向日益富足的中国人销售产品,那么让外国人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就会变得更容易让人接受。

  以市价美元计算,中国今年似乎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日本大阪府上海代表处所长田中克明的话说,“过去,中国被称作‘世界工厂’,现在它已成为‘世界市场’。(日本)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想在这个市场开展业务。”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制造工艺的日趋精良,以及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发展成熟,意味着两国的产业供应链交缠得愈加紧密。中国再也不是运往他处的日本产品廉价的最后组装地。

  中信增持特耐王

  固然,中资企业在其他地方面临着同等甚至更大的阻力。最知名的案例之一是,对美国安全的担忧令中海油2005年收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的尝试失败了。尽管如此,近年来中日投资的政治气候却已经回暖。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去年9月份上台执政的日本民主党一直热切希望改善两国之间紧张的关系。

  中国企业对日本的投资亦随之呈增加之势。

  CITIC Capital Partners正在从特耐王总裁、创始人和控股股东铃木佑治手中购买股权。特耐王主要从事三层波纹纸包装。一位知情人士说,中国已经占了特耐王销售额的30%至40%。一些知情人士说,特耐王最终可能会在香港上市,在香港它可能会比在日本国内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估值。

  上述知情人士说,预计交易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完成。

  今年中国企业在日本的其他交易还有:中国纺织企业山东如意集团以4400万美元收购日本服饰生产商Renown Inc. 41%股份,华人出资的马林控股公司收购日本高尔夫俱乐部组织机构及零售商Honma Golf Co.大部分股份。去年,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2024.SH)购买了日本电器零售企业Laox Co. 27%的股份。

  Renown、 Honma及 Laox三家公司虽然规模较小,但在日本却是家喻户晓。

  “中企不会愚弄自己”

  上述并购意味着日本必须克服对外国收购事宜的深层次恐惧。许多日本经营者除非别无选择,否则不会考虑出售资产。麦格理证券研究的策略师克拉克的最新报告称,日本管理层通常将放弃控制权视为在大量股东受损后的最后手段。

  2009年,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日兴电机工业株式会社总裁Koji Kusano在得知宁波韵升(13.27,1.21,10.03%)股份有限公司(600366.SH)有意购买其公司股份时,他对日本一家国内报纸坦言,尽管他的汽车零部件厂当时经营相当困难,他还是对此有过抵触情绪。后来,他承认,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其公司的经营复苏。

  并非只有中国公司在进入日本市场之时面临抵制,几乎所有的外国公司要在日本市场获得、占有一席之地均需大费周折,日本市场由此也得来“堡垒”的绰号。

  在几起收购事宜中,是放贷方或者私募股权公司促成了交易的达成。中国并购基金中信资本已在几家日本公司进行了投资,以帮助这些公司拓展中国市场,如涂布膜制造商Higashiyama Film、餐具生产商鸣海制陶株式会社以及食品及饮料生产商Pokka Corp.。

  银行家们说,中国公司目前尤其看重科技、品牌及具全球分销渠道。花旗集团亚太区并购负责人班菲尔德说,中国公司对日本很感兴趣,对日本公司的基本品质有明显的认同与钦佩,特别是对居行业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

  但中国公司对投资壁垒也持现实态度。《华尔街日报》说,班菲尔德在东京与日本企业讨论中国在日投资等机会时说,虽然中国地理位置上邻近日本,现在中国公司热钱较多,比其他对手更能放手投资,但中国公司不会因此愚弄自己。

稿件来源:东方早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29000参观人次,第十六届INTEX阿联酋国际纺织展6月14日在迪拜世贸中心圆满闭幕! 2024-06-18
  • 如何打造品牌精准面料体系?专题培训班指引纺企高效企划 2024-06-17
  • 深入研讨、一线考察,中俄纺织服装业商贸洽谈超预期 2024-06-14
  • “中国造”成为抢手货 外贸大省浙江企业纷纷“走出去” 2024-01-30
  • 从2023年“出海热”看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提升 2023-12-26
  • “出海”非洲,让这些中国纺企迎来新篇章 2023-11-02
  • 走出去、融进去、扎下根!中国纺织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硕果累累 2023-10-27
  • 疾风骇浪,2022出海企业的“难”与“敢” 2022-12-19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