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中国。正是中国对他国商品的渴求,拉动了去年市场的复苏。这也是各国经济复苏的推动因素之一。
但中国购买的全球影响却日益引起争议。
中国政府上周末公布,2009年12月,中国进口再创新高,略高于2008年夏季的最高水平。中国出口也增长强劲,目前仅较历史最高水平低4.4%。
这本应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一致。自2008年危机期间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市场的关键推动力量。主要资产类别与人们的风险认知同步波动——当投资者感到有信心时,美元遭到抛售,股票和大宗商品上涨。
而这一次,在美国上周五发布了糟糕的就业数据后,美元遭到抛售,跌至近1个月来的最低水平。但美国和欧洲股市几乎没有上涨。中国股市一度率先反弹,随即陷入停滞,目前仍低于去年夏季的水平。
为什么会这样?最好的解释是,市场不再肯定中国的复苏是一件“好事”。中国的出口或许正在“挤出”竞争对手。我们看到,德国和日本的出口仍远低于其最高水平。因此,这压根算不上复苏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和基础制成品。对服务于中国的工业经济体(例如台湾)和大宗商品出口国(例如巴西)而言,这是好事。但可能有些好过头了,如今,这两类经济体都在努力限制资金流入。
中国的增长远比萎缩要有益得多。但眼下,尽管正如许多人期望的那样,中国的购买已经复苏,但似乎世界其它地区的市场都在反思,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