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1.7万亿重启经济建设! 长三角三省一市大手笔发力

发表时间:2020-03-08      发表评论



  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长三角三省一市纷纷大力推动重点项目的建设,长三角经济建设按下“重启键”。

  2020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日前公布,年度计划投资1500亿元,聚焦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城市基础设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领域,共安排正式项目152项,预备项目60项。

  近日,浙江省共计537个、总投资8864亿元的重大项目也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将智造与制造相结合,大力布局新区建设和新基建项目。江苏省则安排年度计划总投资达5410亿元的220个省重大项目,积极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工程的建设和储备力度。刚刚过去的2月份,安徽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51个,总投资1253.8亿元。

  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连日来,长三角铁路各参建单位制定专项防控方案,做好各项复工工作,有序推进铁路建设。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基建计划投资逾830亿元,担负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境内铁路重点建设项目。截至3月2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上海至南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连云港至镇江铁路淮镇段、合肥至安庆铁路等复工项目17个,占在建项目的90%,累计复工、未停工工点达574个。

  目前,长三角铁路各参建单位超4万人,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同时,进场参与铁路建设复工复产。

  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副主任、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端表示,近几年来民间投资增速放缓,由于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加大就业压力,居民消费规模的提升也不容乐观,而疫情在全球蔓延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外贸形势也比较严峻。因此,在当前整体格局和现实约束下,强化逆周期调节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抓手还是基建。

  中泰证券策略分析师徐驰表示,基建现有项目推进开工,但基建增速应该和过去几年持平,维持在个位数增长或比往年稍有增长,基建会增强,但不会“重走老路”。

  发力“新基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南昌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董晓松教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新基建”既有助于解决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增速下行,更是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中央这个时候提出“新基建”是非常适时的,通过这种投资将带动和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

  徐驰指出,高层会议定调,旗帜鲜明地发展“新基建”。从基建投资角度,2020年中国5G总投资0.9万亿元,人工智能1万亿元,物联网1.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0.7万亿元,合计4.1万亿元,占2019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7.4%,占基建投资的27%。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肖旭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政府、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显著提升。顺应数字化进程,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需求。同时,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推动网络应用从虚拟到实体、从生活到生产的跨越,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对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陈端认为,发力“新基建”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破局再启航具有战略意义。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代表的“旧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逐步式微,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呼唤新的动能。

  陈端指出,“新基建”的意义不只是拉动投资增长,强化逆周期调节以对冲经济下行,以新型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为依托,还带来四方面价值:

  一是在各细分行业场景中落地,可以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赋能;

  二是带动应用层面的产品形态、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提供助力;

  三是拉动新场景下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承载的新消费,既可以扩大内需,降低当前形势下我国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又可以用线上数字化消费形成对线下实物消费的代偿性满足,让我们的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早日从高能耗、高污染的过去走向绿色低碳、健康为本的未来。

  四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重塑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物的联结机制,疫情期间“云复工”、“云经济”成为亮点,在线直播与各种细分行业结合,带动了很多线上消费模式以及新兴就业形态,对经济下行期间“稳就业”也有重要作用。

  陈端认为,“旧基建”各种要素与基础设施之间彼此分立,时空相隔,协同效应较差,而“新基建”以信息基础设施的整体迭代为基础,带动社会基础设施的联通与联动,在云网端一体、新旧基础设施互补的新平台上,通过优化社会资源流动速度和配置模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新周期的重要特征,也为一些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窗口。

  陈端指出,加大对“新基建”的投资力度,吸引民间投资积极开拓新型基础设施上的场景化应用,以14亿国民基于新的信息基础设施高度互联互通之后塑造出的“新市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博弈的重要筹码,再以14亿人口的规模化市场分摊应用创新试错能力的成本优势辐射“一带一路”,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市场,可以提升我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格局变动中的市场渗透率与竞争力。

  长三角“新基建”发展潜力无限

  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0.6%,而发达国家平均约80%,中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71%时,新增2亿城镇人口的80%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60%将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7个城市群,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

  徐驰认为,长三角作为全国最活跃及最具有创新潜力的经济圈,在疫情冲击生产端的“复工瓶颈”后,伴随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发展,或进一步启示企业提高自动化程度,通过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物联网等,将工匠拥有的生产技能及作业程序数字化,减少对传统人工的依赖。同时,办公方式的多样化,也为云办公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提供较好的实践机会。

  肖旭指出,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服务水平较高的地区,三省一市优势互补,大力发展新基建有利于加强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陈端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基建发展前景最为看好的地区。这两个地区营商环境相对较好,官方与民间的协同度更好,以杭州市和浙江省为代表,围绕数字新经济整体规划持续发力,形成了很好的产业生态圈和集聚效应,其先进经验和创新产品也具有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辐射的空间。

稿件来源:国际金融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长三角调查:疫情下踪迹难寻服装订货会,以及停留在产地的春装 2022-05-13
  • 长三角协同推动复工复产 建立供应链“白名单池”制度 2022-04-20
  • 疫情下的长三角外贸工厂:诡异繁荣的“订单陷阱” 2022-03-24
  • 外贸企业税收“红包”:减轻经营负担 30万户企业“非接触式”办税 2020-07-31
  • 长三角外贸企业自救样本:线上及内销订单占比过半 不裁员反招新人 2020-07-24
  • 长三角区域共同体建设再进阶 将编制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2020-06-08
  • 把流行趋势带给产业链 长三角服装行业抱团取暖直播“带货” 2020-05-07
  • 长三角调查:“中国第一经济强县”昆山前两个月出口降两成 2020-04-10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