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香港二手奢侈品零售商米兰站亏损减少

发表时间:2015-07-08    作者:刘琼  发表评论



  香港二手奢侈品零售商米兰站控股有限公司(01150.HK)7月6日发布盈利预警,预期截至6月30日的2015年上半年继续亏损,但亏损净额按年大幅减少,2014年同期其亏损约1930.6万元。

  对于米兰站的业绩困境,奢侈品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与其经营能力相关,更与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文化和渠道发展不成熟相关。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有3000亿的容量,但目前只有30亿的规模,潜力巨大尚待挖掘。

  不过,日本曾在奢侈品大繁荣之后的萧条期时,二手奢侈品市场快速发展,经历过高速增长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正由于多种经济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增速整体放缓,这是否意味着会催速二手奢侈品市场的繁荣呢?

  业绩乏力传米兰站数度欲出售

  对于2015年上半年亏损减少的原因,米兰站表示,主要由于期内通过欧洲业务伙伴直接进口存货实现较高边际利润。同时,通过有效成本控制措施及优化店铺组合,令销售开支减少,以及出售一项物业取得一次性收益约1200万元。

  2014年财年,米兰站净亏上升至5300万港元,全年的营业额大跌11.8%。财报分析称,赴港游客的下滑以及香港和内地奢侈品消费情绪低迷导致了这一表现。

  米兰站近年数次传出出售传闻,也多次发布公告称与数个潜在第三方商讨交易事宜。对于米兰站出售的消息,其创始人姚君达2015年2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澄清:“只是因为有买方来洽谈,所以一定要发出公告,但是我们并没有退出这个行业的意思。”

  他还表示:“奢侈品市场虽然近几年的销售状况不是很好,但这正给了二手市场一个机会。公司在回收方面发展还比较快,毕竟很多人收到的礼品等都要拿出来卖。特别是全新的货品,还是比较有竞争力。”

  不过,姚君达在2015年5月20日至5月22日先后出售了1000万、1590万和8610万股米兰站股份,三日合共向第三方出售1.12亿股,交易后其剩余持有3.755亿股,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的55.68%,仍然是米兰站的控股股东。

  2014年7月,姚君达还卸任公司行政总裁职务,由香港时尚品牌InitialFashionCompanyLimited的前行政总裁蔡伟国接棒,但他仍留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和执行董事的席位。

  据悉,目前米兰站在内地有6家店,姚君达表示,2015年的新开店计划会更加谨慎,未来如果有新店,将全部是加盟店。

  相比中国二手奢侈品电商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国外二手奢侈品电商发展势头相当不错,且受到风投界的青睐。继2014年美国二手奢侈品TheRealReal获得第四轮融资后,2015年6月,日本二手奢侈品电商retro再获第三轮融资,retro方面表示,将把所得资金用于人才招募、商品品类的增加和销路拓展。

  3000亿市场容量30亿市场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奢侈品大繁荣之后的萧条,此后,人们减少购置奢侈品,并出售自己的“藏品”。也正是这段期间,日本二手奢侈品店的数量从1000多家增长到1万多家。

  经历过高速增长的中国奢侈品市场,与曾经的日本相似,消费者也从冲动炫耀消费到逐渐趋于理性,而由于多种经济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速整体放缓,一手市场下滑是否意味着会催速二手奢侈品市场的繁荣呢?

  “二手奢侈品市场是体现奢侈品价值空间的再流通领域。的确在成熟的奢侈品市场,当经济下滑时消费者会减少一手奢侈品的消费,选择购买更便宜的二手奢侈品或者租赁相关产品。”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但中国二手奢侈品的市场完全不一样。

  一方面中国一手奢侈品市场还没有完全饱和,这是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最奢侈品市场降价打折厉害,有能力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承受一手奢饰品的价格;此外,中国没有成熟的二手奢侈品市场理念和渠道。

  谈及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现状,周婷表示,中国消费者作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支撑着全球奢侈品消费,同时由于中国奢侈品礼品市场的畸形发展,民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未使用奢侈品以及可以流通的已使用奢侈品。

  财富品质研究院《中国二手奢侈品报告》调研统计显示,目前在消费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的奢侈品总量约有3000亿元人民币(6.2100, 0.0000, 0.00%),并呈现每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但是,由于消费观念原因,以及二手流通市场不发达,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二手奢侈品市场的交易额只有大约30亿元人民币,虽然市场基数很小,但是增速很快,年平均增速在30%以上,超过同期奢侈品市场增长速度。

  “市场虽然快速增长,但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没有品牌化。”周婷表示,中国奢侈品的二手经营公司大部分规模较小,并多数处于亏损状态,整体商业模式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该市场领域大部分是以个人店和买手店的形式存在,即使有米兰站这样的品牌二手奢侈品电商存在,但其主要在香港市场发展,中国内地市场店铺数量很少,然而香港市场的容量有限。”她说。

  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障碍

  在周婷看来,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存在货源短缺、专业人才匮乏、假货的冲击、缺乏行业标准四大障碍。

  她解释说,首先,二手奢侈品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这与奢侈品新品市场奢侈品牌主导市场秩序是同样的状态。所以货源,特别是二手新品(即客户购买后但没有使用)的货源是决胜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关键。但是,目前的二手奢侈品运营商大部分缺乏富豪服务业经验,缺乏奢侈品大客户资源积累(即二手奢侈品卖方资源),二手奢侈品货源整合能力比较差。大部分仍以买手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整合各类奢侈品尾货资源或为其他机构代销各类奢侈品,甚至直接销售假货。

  其次,奢侈品行业属于新兴行业,专业奢侈品鉴定和保养维修人员是目前最缺乏的人才类别。大部分二手奢侈品运营商和奢侈品牌并没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所以很难通过奢侈品牌获得更多专业支持。另一位奢侈品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中国的奢侈品鉴定师的资质如何认定、鉴定报告的权威性如何确立等都还在发展过程中,而相比奢侈品行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奢侈品鉴定和二手奢侈品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成熟的产业链。

  周婷注意到,日本等奢侈品市场发展成熟的国家二手奢侈品市场不是一个零售体系,而是一个服务体系,为消费者销货、找货,帮助消费者进行奢侈品的保养、维修等。但中国奢侈品的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同时,也未建立起相关的信任机制。

  对于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周婷认为,奢侈品客户综合性服务公司将成为未来成功二手奢侈品运营商的唯一选择,电商将成为奢侈品二手流通的主要渠道,线下将成为服务中心,与此同时,奢侈品牌或将自己进入奢侈品二手流通市场,C2C平台型奢侈品二手经营公司将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稿件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香港二手奢侈品零售商米兰站股价暴跌22.7% 被披露不足 2017-05-18
  • 香港奢侈品市场衰退 米兰站中期收入同比下降36.6% 2015-09-02
  • 米兰站发布盈利预警 预计年亏5,300万港元 2015-02-13
  • 港股暴跌米兰站和I.T领跌零售股 不排除休市 2014-09-29
  • 二手奢侈品米兰站中期亏损至2000万港元 2014-08-21
  • 米兰站更换行政总裁 上半年预计重大亏损 2014-07-14
  • 米兰站发布赢利预警中期业绩将出现重大亏损 2014-07-09
  • 米兰站再发盈利预警 2014-06-26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