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组图)走进“台州绣衣博物馆” 感受“东方瑰宝”的独特魅力

发表时间:2015-05-28    

  中国第一纺织网5月28日消息(首席记者 martin 浙江 台州 摄影 报道):今天(5月28日)上午,“台州绣衣博物馆”开馆暨“台州绣衣传承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浙江台州芸芝绣衣有限公司举行。

  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杜钰洲到会宣布开馆,并亲自为“台州绣衣博物馆”题写馆名。

  第一纺织网记者此间了解到,台州绣衣源自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把抽纱技艺带进了我国东部沿海城市。1909年,海门天主堂嬷嬷向女教徒传授刺绣技艺开始,随着绣花女的智慧积淀,刺绣工针不断创新,形成海门独特的抽、拉、镶、贴等200余种刺绣工针艺,被誉为“中国刺绣之最”。台州雕绣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相媲美,在国际上称之为“东方瑰宝”。

  台州刺绣起源于光绪三十二年,由海门天主教孤儿院向女教徒传授西方十字绣开始,台州刺绣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抽绣、拉绣、雕绣、镶贴等刺绣针法,逐步形成了独特风格:图案秀丽、花形多姿、针法活泼、绣工精细。其绣品不但立体感强且镂空部分更是玲珑剔透、独具风格,在中国刺绣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中国四大名绣相比,台州刺绣以独有的“雕平绣”而称誉海外。国际上称之为“东方瑰宝”。

  台州刺绣的发源地在海门,因此又叫‘海门雕绣’。台州刺绣的发起,与本地传统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早时,每个妇女都要穿绣花衣裙,家家户户都要绣花枕袋、床围、帐拦等。因此,过去的妇女大都会绣花的,男耕女织的传统思想在北岸一带比较普遍。能描善绣的女子会受到当地人们的尊敬特别是青年男子的爱慕,所以,农村女子一般从七八岁起就开始学习绣花。

  1923年海门人许泽民在天主堂街首先开办了许永利花厂,年产量约5000件。到1925年相继开办了协成、民生、慎源、仰成等众多花厂,其中以民艺花厂最大。直到1935年形成绣衣生产的第一个盛兴时期,绣花妇女有1万人,年产量16万件。品种有夜衣、长裙、围巾、手帕、胸罩等。绣艺除雕绣外还会珠罗绣和拉丝绣(蕾丝绣)。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在海门中山东路百货公司弄堂里建立海门供销社绣衣发放站(台州绣衣厂身),到1956年之后,黄岩、临海、温岭、玉环、三门、天台、仙居各县都建立绣衣厂和花边厂。1964年台绣老艺人应大玉(第一代传承人,1970年病故)开创了全雕绣衣,在当年广交会上成为‘东方一绝’。

  由于有了绣衣精工垫绣的基础,台绣的雕绣台布(海门葡萄娘)也出了名。台州绣衣从此进入了精品时代,独家生产销往菲律宾国家的绣花男衬衫(该国的礼服)。

  直到八、九十年代台绣完整地形成了抽、拉、雕、包、绕,镶、贴、盘、编织、手绘等针法和工艺,带动椒江、黄岩、临海等地形成了许多特色村、专业户。比如:海门全雕、杜桥手帕、前所珠绣、涌泉盘带、椒江彩绘、临海丝染、杨司彩绣、院桥抽纱、柏加王被套、头陀宁溪辫子花边、洪家电脑机绣等等。全台州年出口上千万的就有23家,绣花女工超过13万人,1994年出口产值超过8亿元,台绣也成为我国绣衣抽纱重点产区和轻工部的创汇大户。

稿件来源:本网专稿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组图)杜钰洲出席“台州绣衣博物馆”开馆仪式 “部长艺术家”再现传奇风采 2015-05-28
  • (组图)“台州绣衣博物馆”暨“台州绣衣传承教育基地”今日揭牌 2015-05-28
  •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