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多方参与冲破怪圈——纺织业绿色供应链新模式:撤单式监督

发表时间:2011-07-20    作者:章轲  发表评论



  “涵江鞋业”、“大福鞋业”是两家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民营企业,因“废水、废气超标”,2007年3月被莆田市环保局列入“2006年环境监测超标企业名单”。

  此后不久,这一违规记录通过“中国水污染地图”向公众公开。这两家企业均是沃尔玛的供货商,此事很快被沃尔玛检索到,并要求这两家企业采取整改措施,否则就“撤单”,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在沃尔玛的压力下,两家企业不仅进行了整改,还主动要求当地政府铺设市政管道,彻底解决污染问题。

  一年多后,市镇污水收集管网与上述两家企业的排污管接通,不仅污染排放的问题解决了,当地更多企业的污水也纳入该管网,整个区域环境得以改善。

  但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为了消除自己在“中国水污染地图”上的不良记录,在沃尔玛的督促下,上述两家企业请第三方机构对其污染治理情况进行审核。这一审核结果经过35家环保民间机构组成的“绿色选择联盟”集体认定后,不良记录最终从“中国水污染地图”上消除。

  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治污模式,这种由环保部门、民间组织、采购商、媒体、消费者和第三方审核机构等共同参与的“撤单式”供应链治理模式正日渐盛行。

  “这是很新鲜、原创的东西。”22日,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邹骥说,“相信这种污染治理模式最终会促成环保领域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

  绿色选择成“武器”

  这一新模式最早始于2007年3月。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2007年3月,21家(目前已增加到35家)中国环保组织共同发起“绿色选择联盟”,呼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在污染企业改正其行为之前不选择其产品,用自己的购买权促使企业改变其环境行为。

  这些环保组织同时倡议大型零售商和大型企业主动加强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对照环境不达标企业名单对供货商进行筛选,对其中不达标企业开展严格的环境审核,不采购达不到环境标准的企业提供的产品或零部件。

  3年来,35家中国环保组织通过“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实时更新环保部门的调查数据,并向公众公布。马军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收集的在华企业违反环保法规的记录已经突破了7万条。”

  马军称,这种做法显然让供货商和采购商感到紧张。他告诉记者,在过去3年的时间里,超过300家榜上有名的企业主动与环保组织进行联系,询问他们做错了什么,怎么整改,这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网站上都可以直接查到。有50家企业在环保组织的监督下,接受了独立的第三方的审核或文件审阅,消除了在“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上的不良记录。

  在22日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及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举行的“绿化中国的供应链”新闻发布会上,南通衣依衬布有限公司(下称“南通衣依”)的案例颇为典型。

  南通衣依是一家集织布、漂染、化工、定型、涂层于一体的生产中、高档衬衫衬、外衣衬的民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内20多家名牌企业,高档涤棉衬布出口亚洲、中东、欧美等地区。

  纺织行业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据统计,2007年纺织印染业废水排放总量超过22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0%以上,在各工业行业居第三位。截至2009年9月,在“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收录的有过违规超标记录的企业中,纺织企业超过3000家。

  2007年,南通衣依因南通市环保部门评价其为“红色企业(差)”被列入“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中,其客户企业广东溢达企业有限公司在借助水污染地图对其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时发现这一违规记录,随即要求该企业进行整改。

  此后,南通衣依致电“绿色选择联盟”,希望撤除其在“中国水污染地图”的记录。“绿色选择联盟”解释,要最终消除该超标排放事项的记录,需要企业切实整改,并通过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审核加以证明。南通衣依接受了审核条件,并承诺开展第三方审核。

  2009年3月,第三方审核机构在调查时发现该企业COD排放量未达到总量控制的目标,排放量高的原因是其生产的一种衬布产品耗水量大,排放浓度高。南通衣依决定采用审核公司和相关计量部门的建议,着手开发耗水较少和污染较低的产品来替换污染较重的旧产品。在节水、排污量少的新产品投产后,该企业又在工艺流程中引入循环用水。最终,南通衣依达到了合规排放,并通过了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

  第三方机构的审核还显示,通过技术改造,南通衣依平均每万米产布用水量减少三分之一,有效降低了水耗。每年还可节约原煤400吨左右,有效减少能耗。

  由于开展节能减排并通过ISO14000认证,南通衣依还先后获得政府奖励43万元,包括得到当地政府提供的减排奖金40万元以及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特别奖励3万元。经企业测算,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就可完全收回治污成本。南通衣依通过提供新型环保产品也进一步巩固了和客户企业的关系。

  在22日公布的案例中,还包括无锡威可楷发斯宁科技有限公司(采购商是NIKE公司)、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合肥工厂、上海富国皮革有限公司(采购商是Timberland公司)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绿化他们的供应链,在华供应商必须找到途径满足这些需求,否则就会因失去主要的买家而面临破产的风险。”马军说,这也正是“撤单式”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的“窍门”。

  两个“关键点”

  记者注意到,要确保这一“撤单式”绿色供应链的完成,有两个关键点是必备的:一是采购商或品牌商必须十分在意自己的名声,并愿意与环保组织合作;二是供货商有能力和实力进行环保方面的改进。

  “我们非常关注‘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所公布的数据,每个月都会在上面检索,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供应商。”沃尔玛中国道德采购部区域经理吴海琳告诉记者,如果发现有这样的供应商,沃尔玛就会派相关人员到这家工厂做审核,了解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办法。

  吴海琳在沃尔玛专门从事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环境合规性方面的工作。“如果我们发现供应商在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环境合规性方面做得不好,我们会提出警告。”吴海琳说,“我们会告诉他们,如果做不好,你的订单就要被撤了。”

  几年前,沃尔玛公开宣布,不再向环境表现糟糕的企业采购货物。而要成为沃尔玛的供应商,供应商必须提供遵守中国环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证明。“沃尔玛也会就一些特定环境标准对工厂进行评估。”吴海琳说,比如,评估工厂的废气排放、废水处理、有毒物质监管以及危险废弃物的处理等,也会请第三方提供审核报告。

  吴海琳告诉记者,在“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公布的违规企业中,有48家是沃尔玛的供应商。到目前为止,48家企业均被沃尔玛复查过,其中有44家工厂完成整改,16家工厂通过文件审阅和现场审核从上述两个地图中除名。

  通用电气北亚区环境健康安全法律顾问潘高翔告诉记者,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通用电气有一个专门负责审核的团队,“2009年大概审核了将近1300个供应商,发现1万多个问题,经过整改,有9000多个问题得到解决。”

  “在3M公司有一票否决的制度。任何供应商如果在环境、健康、安全和劳资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会被直接否定掉。”3M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与政府市场高级部门经理杨大昕对记者说。

  不过,潘高翔与吴海琳都存在着同样的担心,就是大多数供应商属中小企业,基础水平比较低,实力有限。“供应商无法承担环保改进的压力而倒闭,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潘高翔说。

  据22日公布的《绿化中国的供应链》报告称,供应商在改善其环境表现方面面临挑战,尤其当供应商们进行必要的投资以达到绿色供应链标准时,在资金上的困难明显。报告总结称,资金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绿色投资回报期长。虽然对诸如能源和水等资源的节约可以带来长期成本的节约,但是此类环境投资的回报期长,这对许多中国供应商而言是不现实的。

  买家缺乏资金上的激励。对于那些投资改善环境表现的公司,跨国买家并不愿意向其提供购买的承诺以及长期的购货合同。

  增加的营运成本。中国供应商正面临不断增长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如从2007年至2010年,中国工人工资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不断增长的原材料成本也使供货商不愿做出环境方面的投资,以避免运营成本的增加。

  获得资金的机会有限。大多数的中国供应商都是中小型企业,从银行等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贷款的机会有限(不到银行借贷的10%),因此供应商常常缺乏资金来进行必需的环境投资。

  激烈的国内和全球竞争。中国供应商面临来自国内外成千上万家同行业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些激烈竞争给供应商不断加压使其不得不削减成本、维持生存,这些成本包括环境保护的投资。

  多方参与冲破怪圈

  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许多中国的供应商依然在“是否绿化”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绿色供应链”目前在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

  绿色供应链是指供应商和购买商在整个价值链过程中,包括在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制造过程、运输货物和回收以及处理废旧产品过程中,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不论是理念、资金和技术都比较欠缺,许多供应商本身生存条件就不好,更难有投身‘绿色’的能力,这就需要包括政府、跨国企业,甚至民间组织等各界对他们的通力支持。”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叶维佳说。

  但改善环境表现是供应商们不得不走的路。

  “全球市场的发展正在要求中国企业改善其环境表现,那些重视环境表现的供应商将比对手们更具备竞争优势。”世界资源研究所顾问张智康说。

  张智康说,中国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0%,中国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主要出口国,因此,跨国企业绿色供应链战略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十分显著。

  除了采购商或品牌商的压力外,来自政府和消费者的压力也至关重要。来自政府方面的监管压力包括政府禁止使用破坏环境的原料或具有污染工序的产品。企业利用破坏环境或污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将无法销售出去,而且企业主可能因此面临经济处罚和刑事诉讼。

  此外,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业,比如钢铁、水泥以及采矿业,采取取消税收激励政策、限制出口,增收费用等措施。银行也执行绿色信贷计划,不向那些环境记录糟糕的企业发放贷款。另外,国家要求所有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必须购买节能产品。

  在地方层面,不少地方政府已根据采购需要印发了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企业目录,作为政府采购的优先考虑对象。

  近年来,消费者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绿化中国的供应链》报告称,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2009年对包括中国人在内的9000多名消费者所进行的全球性调查发现,73%的消费者认为,环境记录良好对企业至关重要,而他们也愿意多支付5%甚至更多的价格来购买绿色产品。

  马军认为,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最大障碍,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缺乏动力机制。宽松的执法及不完善的法律体系令许多污染企业无视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宁愿缴纳罚款也不采取必要的改正措施。“要打破这一行为怪圈,积极的公众参与必不可少,而信息公开是有效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马军认为,多方参与将会有力推动中国环境规章制度的基础建设,形成必要的社会意愿来推动企业改善环境表现。

稿件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BPR法规又有更新 我国抗菌防腐纺织品出口欧盟又添新壁垒 2014-09-03
  • 欧美国家及地区发布新标准 中国纺服出口企业再遇新门槛 2014-04-08
  • 碳足迹标准ISO14067或今年出台 中纺联:将变相增加纺服出口成本 2013-06-20
  • 输日纺织品再添“禁用芳香胺”壁垒 出口企业需高度关注 2012-05-09
  • 不同地区情况各异——前八月WTO/TBT涉及纺织皮革技术壁垒通报 2011-09-14
  • 旧衣难再生 业内齐失语——绿色纺织业:多方结合不循环 2011-08-18
  • 出口欧美纺织品要带原产地“身份证” 2011-07-13
  • 提升技术应对壁垒——媒体调查称五成出口纺企首选国外检测机构 2011-04-29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