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步入世界第二大纺织品生产国——看纺企投资印度的利与弊

发表时间:2016-06-04      发表评论



  印度是当今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外资成为支撑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我国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也是我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印双边贸易从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间增长了25倍,年均增幅达34%。2014年,双边贸易达到705.9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54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

  纺织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印度纺织部最新年报显示,纺织业贡献了印度GDP的4%、工业总产出的14%、出口创汇的11%。印度纺织业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35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有8亿人。充足的纺织原料及政府政策支持等优势,使得近年来印度纺织业实力渐强。据统计,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黄麻生产国、第二大生丝生产国,并继中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纺织品和成衣生产国。

  为此,本期特邀印度产业投资问题研究的专家,深入分析纺织业投资印度的机遇与挑战。

  中印两国纺织产业合作机会多

  印度纺织业主要产品有棉纺品、人造纤维、毛制品、丝织品、黄麻制品、手织品、地毯、手工艺品及成衣等。主要纺织企业包括印度国家纺织公司、印度国家黄麻生产公司、印度棉花公司等。纺织品和成衣约占印度年出口额的12%,2015年纺织品和成衣出口额基本与上年持平,为376.5亿美元。

  印度近年来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纱线进口国,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印度共出口棉纱131.6万吨,其中48.5%出口中国,12%出口孟加拉。随着中印孟缅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落地,印度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主要国家。

  印度是当今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外资是支撑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15/2016财年前11个月(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印度共吸收51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当前,“中国投资,印度制造”正成为中印经贸发展的契合点。

  印度的出口鼓励政策指出,产品全部出口的企业、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国内外企业,5年内免征所得税;企业进口用于生产出口商品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关税;落后地区合资企业10年内减征所得税25%。

  纺织业是印度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农业之外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印度莫迪政府提倡的“印度制造”以及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的增长又推动了印度就业率大幅增长。

  20世纪80年代,印度经济平均增长率只有3.5%,21世纪初进入8%~9%的快速增长阶段。在未来10年里,印度预计将增加1.1亿人的劳动力就业。

  特别是印度有8亿35岁以下青年人,可为纺织等印度制造业提供充沛的劳动力资源。此外,印度纺织研发能力上的相对欠缺,也是束缚印度纺织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两国在纺织领域有着潜在的合作机遇。

  印度纺织市场格局与发展潜力

  1、印度纺织市场格局

  印度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等,是印度纺织业主要的天然纤维原料。2014/2015财年,农业GDP增速为1.1%。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黄麻生产国、第二大生丝生产国。印度棉花产量近年来持续增长,其国内棉纺织业的原料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纺织业是印度规模最大的产业,占全国制造业比重的20%,纺织业生产总值约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6%。然而,相比于中国纺织业目前的现状,印度纺织业的弱点是受资源局限,尚未形成规模经济集群,纺织企业的规模小、分散、投入不足、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落后。

  印度纺织业的优点是劳动力价格低,据美国《华盛顿邮报》调查显示,中国纺织业平均工资为0.68美元/小时,印度为0.38美元/小时。印度纺织业以其充足的劳动力和原料资源优势,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原材料如棉花、羊毛、丝绸和黄麻的产量充足,劳动力优势明显,这两点使印度保持较大产业竞争优势。有预测显示,2020年印度纺织品和成衣占世界贸易的总额将由现在的4.5%上升至8%,有望达到800亿美元。

  另外,据印度零售市场研究权威机构Technopak Advisors的分析报告显示,印度成衣市场规模每年以平均11%的速度增长,至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10兆3200亿卢比。印度男士成衣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比重,市场规模约为7200亿卢比,且每年以平均9%的速度增长。另外,印度农村的成衣市场消费占印度成衣消费市场总量的一半以上。

  2、印度纺织市场发展潜力

  据印度纺织部门消息,印度在未来5年内将吸引50亿美元外资投入。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过去10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仅有8.17亿美元。
印度纺织业目前创造价值达1080亿美元,如果该行业得到政府更多支持,有望在2025年超过5000亿美元。有研究称,如果印度实现这一超越,不仅可以创造350万个就业机会,而且会促进2000亿美元的投资。目前,印度国内纺织品市场总额为680亿美元,而出口市场为400亿美元。未来市场总规模将达5000亿美元,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分别为3150亿美元和1850亿美元。

  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先进的纺织技术对印度纺织市场格局影响很大。以面料而言,中国纺织业于20世纪90年代起致力于开发功能性纺织品,例如吸湿排汗纺织品、抗静电或抗紫外线等防护纺织品等。基于印度的成衣厂是以欧美为终端市场,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强烈,而中国在功能性纺织品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因此印度市场应极富拓展潜力。

  印度产业用纺织品也是中国企业应该着眼的市场。有中国企业家表示,印度轮胎帘布市场在印度大有商机。调查发现,某家中国企业平均每个月销往印度850吨轮胎帘子布,印度市场约占其销售收入比重的20%。而随着印度汽车市场蓬勃发展,除轮胎帘子布以外,汽车座椅内装用布、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印度目前都依赖进口,这些产品对中国纺织业而言具有巨大潜力。

  曾有市场调研显示,当人均收入达2000美元水平后,消费者对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消费量将大幅成长;达5000美元时,纸尿布的消费量亦会增长。目前在印度北部地区、度假胜地所在州以及首都地区,印度居民收入已达到2000美元的水平,对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需求增长已经显现,这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值得关注的市场机遇。

  3、印度纺织业优惠政策

  近年来,印度设立各种相关基金和技术革新计划,协助企业投资新技术,补助设备更新的贷款。此外,印度政府计划推出 4421 万美元促进纺织品技术的发展,财政部已经计划建立4个新的研发中心,包括蚊帐和渔网、鞋带和医用手套等产品。

  另外,印度政府调拨了大量资金用于纺织部门的技术改革基金计划(TUFS)。TUFS是为纺织业的现代化和技术改革而力推的旗舰计划,用于提升纺织业的成本效益和竞争力。TUFS下的投资一直在稳步增加。印度政府还特别关注综合性纺织园区计划(SITP)。这个计划是要建立拥有世界一流基础设施的纺织园区,迄今已有40个SITP项目获批准,显示印度政府正全力确保纺织工业加速发展。

  纺织企业投资印度的机遇和挑战

  1、纺织企业投资印度的机遇

  19世纪统治印度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为了从印度获得廉价原棉以供应英国纺织工业需求,积极鼓励植棉。18世纪下半叶,印度引进陆地棉,1854年在孟买建立了第一个机器纺织工厂,开始了印度现代纺织工业。目前,印度中高收入人群迅速扩大,现有的13亿人口中有3亿处于这一阶层,而印度政府的贸易开放及减免税率政策也大幅度刺激了其经济的增长。

  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城市化的程度相当低,70%的民众居住在农村。对许多零售消费品来说,乡村市场是其销售的主力,约占总销售额的70%。近几年来乡村市场的增长尤其迅速,许多消费品在乡村市场的销售增长率是城市地区的4倍。

  印度纺织市场前景甚为光明。每年6月第1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的印度国际纺织品展览会是印度最大的纺织类展览会。

  每年的展会吸引国内外5000多名买家进行贸易洽谈,专业观众达到12000人次。

  据悉,参加印度国际纺织品展览会的中国厂商从2008年的23家,到2015年已经增长到103家,参展产品范围包括床上用品、家装针织品、线、凸轮、照明机械、面辅料等。

  2、纺织企业投资印度的挑战

  印度植棉历史悠久,曾是世界最主要的棉纺织品出口国。18世纪末英国机器纺织工业兴起,精美的机织品将印度手工棉纺织排挤出市场,印度转而成为原棉供应国。印度种植的是亚洲棉和非洲棉,其纤维短粗,不适合机器纺织,印度棉花的市场竞争力受到美棉的冲击。

  在印度,奢华的高端市场与廉价的低端市场两极分化明显,中国纺织品在印度市场所占的份额很小。由于与本地文化、风俗习惯结合程度较低,印度目前45%的纺织品消费还是来自对传统服饰的需求;印度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情结比较矛盾,爱其物美价廉的同时,又不愿丢掉本国服装的特色。目前印度市场上流通销售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被驻扎在中国的印度买手所垄断。为了谋求更高的利润,这些印度买手往往采购中国最低端,甚至是库存商品销往印度各地,这导致整个印度零售市场上90%的中国纺织品都是低端的大路货,而中国真正性价比高的产品由于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无法被印度消费者所了解。

  产业投资合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促进双方沟通与合作,实现中印纺织品贸易互惠共赢。

  由于中国和印度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印两国间的纺织品贸易竞争不言而喻。中印应加强理解,减少贸易摩擦。双方可以通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促进两国纺织品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的扩大,从而使两国在国际纺织业比较优势发生各种变化时,保持中印两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

  在行业层面,中国应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引导、监督和协调功能,加强中印两国纺织业界的对话协商,引导纺织品出口并监督纺织品出口数量和价格的变化,减少因低价竞销引起的反倾销问题等,争取做到在良性竞争中实现中印纺织品贸易互惠双赢。

  2、加强在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对话,为双方寻求更多利益。

  纺织品一体化在给中印两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给两国纺织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商标注册制度等方面的要求日益严格与苛刻,中印两国都面临发达国家在进口纺织品和成衣方面的非关税限制。与此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纺织品竞争力优势都主要体现在低成本、低价格方面,而在产品品质方面与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要求有较大差距。中印两国可以联手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增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话的话语权,为双方寻求更多的国际市场机遇,争取更大利益。

  3、拓宽渠道,积极促进两国纺织业互补,加大合作力度。

  尽管中印两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竞争力,但两国纺织业也具有互补合作的较大潜力。

  以纺织原料为例,随着印度国内丝绸消费和需求的连年增长,中国对印度丝类商品的出口不断增加,印度已成为中国丝类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中国生丝出口总量的近50%。在巩固、增加传统纺织品贸易的同时,中印应注重从改变商品结构方面扩大纺织品贸易。

  由于印度的纺织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较落后,使得印度纺织业产能受到限制,印度对纺织机械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这为中国纺织机械出口印度提供了商机。

  中国在纺织业产业链构建、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印度在原材料供应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两国通过投资合作,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相互促进技术进步和纺织产业结构调整。两国还可以通过共建纺织工业园以及企业并购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实现优势互补,这也是印度企业最感兴趣的两种合作方式。

稿件来源:Fibre2fashion中国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印度:CCI棉花拍卖成交“快马加鞭” 2024-09-12
  • 印度棉花种植面积下降 产量同比减少 2024-09-05
  • 印度纺织业野心勃勃,纺织部长为ColorJet 在ITMA2023意大利展馆揭幕 2024-08-16
  • 中国需求减少 本年度印度棉花出口量预计下降到700万包 2024-06-07
  • 棉价下跌刺激出口 印度棉花产量或超预期 2024-03-01
  • 春节期间非美棉基差松动 印度棉抢占市场 2024-02-29
  • 今年印度植棉面积降幅或明显扩大 2024-02-28
  • 印度有信心成为全球出口中心 敦促满足全球对天然产品服装的需求 2024-02-26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