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周五(5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出口萎缩,眼下经济已面临产能过剩、房地产不振的窘境,而出口下滑更增添经济下行压力。在周一糟糕的汇丰PMI数据出炉后,市场便传闻中国央行可能很快降息,且降息幅度大于以往,而今日贸易帐数据令该预期进一步升温。
数据显示,4月份出口按人民币计算同比下跌6.2%,市场预期中值是增长0.9%。进口同比下跌16.1%,贸易顺差为2102.1亿元人民币。
此外,以美元计价的4月出口同比下降6.4%,远逊于预期的增长2.4%;进口同比降16.2%,降幅也大于预期的12.0%,显示外需依旧疲弱。4月贸易顺差为341.34亿美元,市场预期中值为顺差394.5亿美元。
出口表现逊于预期,经济面对的挑战更显严峻。中国上个季度经济增速创出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为了防止经济趋缓,中国央行(PBOC)过去六个月已经两次降息、降准。
在贸易帐数据出炉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经济学家Li Wei认为,中国央行将于周末降息。
他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4月出口同比下滑6.4%,为2009年来同期表现最差,此前出口被视为今年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如今已为经济带来下行风险;认为在今天令人失望的数据发布后,政府不会袖手旁观,因此预计本周末中国央行将会采取降息行动,而唯有尽快降息,才能保障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
澳新银行(ANZ)中国经济师周浩表示,进出口同比数据表现不如预期,主要是外围经济都表现不佳,外需整体疲软,未来出口还是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进口数据,过去一个月包括原油铁矿石价格都出现较大反弹,但中国的进口比上月还差,从量上看,进口量也更小,足以显示内需疲软程度。
周浩称,未来还需出台更多支持性举措,包括退税,这个可能很快就会出台,当然在财政政策包括房地产政策方面都有进一步加码的空间。
周浩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整体强势,对出口是会有影响,但现在中国进出口问题已经不是人民币汇率贬值1-2%就能缓解的;通过汇率贬值提振出口,除非有很大幅度的贬值,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荷兰国际集团(ING)驻新加坡亚洲研究部负责人Tim Condon说道:“第一季度全球性的需求疲软并非转瞬即逝,将持续下去。(中国央行)是时候再度降息了。”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4月份的贸易数据比较差,出口降幅虽然收窄但并没有回正,显示国际市场需求依旧不旺,而进口降幅也有所扩大,主要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低有关,预计进口会在下半年有可能随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有所回正,而出口则完全取决于国际市场,国内政策能调控的空间也很有限。
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日前提出,要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并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周四发表报告称,中国实体经济仍然面临着严重的下行压力,预期中央政府会出台更多财政支持,货币宽松亦将持续,并可能会采取措施消化部分商品房库存。
胡一帆称,稳增长再次成为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重中之重;预计年内将再有3-4次降准以及1-2次降息,此外,将出台更多非常规性货币措施,以保持充足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