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贸出口领域骗税、套汇、高报数额等手法频现,显示国内虚假贸易有抬头迹象。业内人士警告,“虚火”的贸易数据无法准确反映我国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并将影响宏观经济的研判与布局,干扰宏观调控。
虚假发票成“热钱”通路
在经历了9月份和10月份的出口增速“出乎市场预料”的两位数增长之后,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外贸数据滑落低速增长区间,出口同比仅增长4.4%。
“我们认为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政府部门加强了监管、遏制了此前隐藏在出口下的套利资金流入。”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说。
此前,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在9月、10月分别高达15.3%、11.6%,与全国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上海集装箱出港量同比增速出现背离。
《金融时报》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在200位回答问卷的制造业出口商中,54%的企业认为虚假发票和高报出口数额再度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比例为2013年12月以来的最高点。通过假发票高报出口数额成为“热钱”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
套汇、骗税两大动机驱动虚假贸易
虚假贸易通常由套利或套汇机会的出现引起。从汇差来看,9-10月离岸、在岸人民币日均汇差为0.0104,而7-8月这一数据仅为0.0004。汇差的扩大为跨境套汇提供了机会,且在岸人民币价值更高引起美元流出、人民币流入内地。
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周浩表示,在中美利差逐渐缩窄的背景下,这轮虚假贸易首要动机并不是套利,而是基于在岸人民币汇率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显著差异。
从出口货物类别数据来看,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出口由8月份的31.5亿美元激增至9月份的108亿美元,而贵金属较其他商品更易高开发票。10月份,这一分项数据回落至48.6亿美元,但同比增速依然高达187%。
骗税也成为虚假贸易的另一动机。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外贸数据中贵金属出口大增,主要是白银企业为获得出口退税而加大出口。按现行政策,制成工业品的白银出口可以获得17%的出口退税。
贸易数据失真可能干扰宏观调控
业内人士警示,“配货配票”(又称为“包柜出口”)的骗退税行为,即货票不符的虚假贸易,使得我国外贸数据失真,这会误导调控部门对形势的判断。
一位海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乃至今后的几年内,我国外贸发展的立足点是稳中增长、增质提效,在稳定经济的前提下才能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因此如何稳增长、避免经济增速短期内过度下滑是当前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虚假贸易无法准确反映当前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影响了政府宏观经济布局,另一方面会影响外贸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虚假贸易应当受到严格监管,必须严格审核。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建议,需进一步规范出口退税秩序,在加快退税速度和打击骗税间寻求平衡。
除了加强监管、规范程序外,套利资本卷土重来意味着我国央行政策面临更多挑战。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在过去几个月表现强势。这意味着在欧元、日元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被动升值,不仅给出口部门带来压力,还将加大虚假贸易的意愿。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建议,应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逼退套利资本,加快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将汇率的决定权更多交给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