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称看好中国消费市场前景 |
|
发表时间:2012-03-26 发表评论 |
|
在欧债危机悬而未决、全球经济增长疲弱的大背景下,近一段时间以来,出口数据下滑成为许多新兴经济体中的普遍现象,如何更好地推动本地消费市场也成为新兴经济体决策者关注的焦点。而在年初的达沃斯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也表示,新兴经济体一定要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平衡经济模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消费市场前景如何?面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本地消费又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日前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的尼尔森大中华区总经理饶凯信表示,在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趋势下,他看好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在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国内市场的消费将会更为重要。
“回顾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依旧相对稳健。”饶凯信表示,与此同时,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持续下降表明未来的经济增长仍会有所回落。“根据我们调研的数据,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11年第二、三季度呈现出持续走软的特点。”他说,国际形势的不明朗和国内经济放缓影响到中国消费者对经济的预期。但去年第四季度,该指数却反弹至108点,这主要源于消费者对收入预期的乐观情绪。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大背景下,国内通胀水平趋稳并降至2011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点,中国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更乐于消费。
饶凯信表示,在尼尔森对亚太、欧洲、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和北美56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信心调查数据中,中国多项指标均处于较好水平。在去年第四季度全球60%市场的信心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和美国两大全球经济强国的信心指数均有所上升,这成为同期的一道亮丽“风景”。具体来看,两者情况却略有不同:中国仍旧处在表示信心水平乐观100以上,并高出全球平均消费信心指数19点;但美国该项数据虽有改善却只有83点,仍旧处在表示相对悲观的指数区间。另外,从其他指标比较来看,在对未来持乐观情绪的国家排名中,中国跻身前十,排名第六,印度则以122点位居榜首。另外,亚洲也成为全球七大市场中乐观情绪最高的地区。对于工作预期的乐观态度,中国排名第五;对于个人财务前景的预期,中国的乐观态度全球排名第七。
在本月早些时候召开的“两会”上,“扩内需”成为绝对的高频率词汇。饶凯信表示,减缓GDP增速的表态表明中国政府决心努力改进经济增长的质量,而在此之中,积极发展内需将成为重要一环。“我认为中国经济未来仍能保持稳健的快速增长势头。”他说,而中国消费市场也将随之快速发展。他还表示,在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的大范畴下,农村地区信心指数持续领跑,四线城市信心指数同比增幅最高。“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持续投入,农村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充满更多的信心。这也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之一。”他如是说。
“在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国内市场的消费将会更为重要。”饶凯信表示,而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成长和转型期的时刻,技术和市场“创新驱动”将成为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来源。“在食品通胀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在其他产品上花费更多,这将给消费品厂家带来机会。”他说,为了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中获胜,在各种接触点上保持区别性会变得更为重要。在产品、渠道、媒体这些消费者接触点上,厂家需要加强和突出创新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
稿件来源:金融时报 |
|
|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
|
|
查看更多评论
|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 |
|
|
|
图片新闻 |
 |
信息搜索 |
 |
分类查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