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同时贸易摩擦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以设置贸易技术壁垒(TBT)为主的贸易保护日趋严重。作为我国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从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安全,发展到生产、包装、标签标志、加工运输等全过程,技术要求日趋复杂、严苛。例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大米就要面临579项检测。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直接损失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国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直接损失达到582亿美元。
根据海关出口产品分类标准,即《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我国出口涉案产品可以分成以下八类:(1)动植物类产品;(2)食品;(3)矿产、化工产品;(4)皮革、木材及其制品;(5)纺织品、服装;(6)金属、陶瓷、玻璃制品;(7)机电产品;(8)其他产品。本文以此分类为基础,参照2008~2010年间我国商务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贸易壁垒事件信息,对我国出口商品遭遇的技术贸易壁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总体情况
通过对2007~2010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壁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呈现增长态势。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环比增长分别是72.7%、15.4%和8.9%。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呈现出增长态势。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事件为428起,比2007年激增224.2%;2009年比2008年增长26.2%;虽然2010年比2009年下降了3.5%,为521起,但仍维持在与2009年的同一水平。
2008年和2009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激增凸显了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起云涌,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与外国贸易摩擦的增多。就贸易摩擦的方式而言,关税、配额许可证已经不是主要的关注点,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及劳工和社会标准,特别是以技术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最主要因素。2007年技术贸易壁垒事件占贸易壁垒总数的比重(30.3%)还不足1/3,后来三年所占比重均达到60%左右,2008~2010年技术贸易壁垒所占比重分别是56.8%、62.0%和55.1%,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地区分析
从地区来看,不同国家的贸易壁垒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欧盟和日韩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多采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印度、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则多采取贸易救助措施。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以色列、非洲和中东等地区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也越来越注重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的使用。
2008~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技术贸易壁垒事件主要集中在北美、欧盟和日韩澳。同2008年相比,2009年北美地区技术贸易壁垒事件增幅较大,高达57.6%,这主要是因为加拿大已成为贸易壁垒时间的主要发起国,一方面由于我国与加拿大的贸易往来日趋增多,而加拿大对金融危机后重建国内产业十分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加拿大为发达国家,对于产品的安全标准要求较高,特别是加强了对我国出口的机电和玩具等其他产品的进口限制。欧盟2010年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比2009年减少32.2%,原因是:虽然2010年动植物和食品两类产品涉案数量有所增加,但机电、纺织、金属陶瓷、矿产化工、其他产品等五大类产品涉案事件却大幅减少。另外,2010年日韩澳地区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比2009年增长88.5%,主要是日本对动植物和食品两大类产品的要求更加严格。
行业分析
从行业看,各类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我国的动植物、纺织品、机电产品和其他产品是受到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最大的四个行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四个行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出口量较大,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盟、北美和日韩澳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行业的产品多为最终的消费品而非生产的中间投入品,而欧盟、北美和日韩澳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消费品的安全要求和环保要求都比中国高。下面具体分析2008~2010年各行业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情况。
动植物类产品,2008年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比2007年增长27.3%,主要体现在日本的数量有所上升,由27起增加到41起;2009年比2008年减少67.9%,主要是因为日本和欧盟发案事件大幅减少,分别由41起减少至14起和由12起减少至2起,但这并不能说明其技术与安全标准有所降低。同2009年相比,2010年比2009年增加6.67倍,其中欧盟由2起增加到75起,日本由14起增加到51起,同时新增了涉案国家韩国,涉案事件12起。
食品,2008年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比2007年激增113.6%,其中,欧盟从11起增加到29起,日本从11起增加到17起;2009年和2010年的环比增长分别是19.1%和16.1%。这类事件主要集中在欧盟和日本,因为它们历来对食品安全比较重视,制定的标准也更为严格,而且涉案食品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
矿产、化工产品,2008年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比2007年增加2起,其中欧盟数量增加明显,由4起增加到8起,日本由2起减少到0起;2009年比2008年增加80%,主要是因为作为新增国家,日本和加拿大技术贸易壁垒事件分别是5起和2起。加拿大和日本通过进一步修订技术法规和卫生条例,强化进口产品的成分监测和卫生标准管理,通过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意图十分明显。而2010年比2009年下降38.9%,则主要是因为欧盟和日本涉案数量大幅下降。
皮革、木材及其制品,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是最少的,4年一共6起事件。其中2008年的2起事件和2010年的1起事件来自美国,2009年的1起事件来自韩国。因为美国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安全要求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美国不断提出议案和新标准,提高进口门槛,利用技术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具有优势产品的出口。
纺织品、服装,2008年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比2007年激增450%,2009年又比2008年增长115.2%,2010年只比2009年减少1起,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说明北美和和欧盟的技术与标准不断提高并趋于稳定,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常规性贸易壁垒来使用。同时也说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其灵活性和隐蔽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其影响也逐渐增强。
金属、陶瓷、玻璃制品,2008年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比2007年激增250%,2009年比2008年减少14.3%,2010年比2009年减少66.7%,与2007年维持在同一水平。这体现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利用“双反”和保障措施等手段对我国产品进行调查的同时,不断推出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来对付我国产品,以维护本国利益。
机电产品,2008年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比2007年激增457.1%,其中,美国由13起增加到57起,欧盟由8起增加到60起;2009年比2008年增加52.1%,2010年比2009年减少44.4%。美国和欧盟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它们都出台了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以限制我国机电产品出口。
其他产品,2008年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比2007年激增517.4%,其中,美国由12起增加到72起,欧盟由11起增加到70起;2009年比2008年增加26.8%,2010年比2009年减少27.2%。2008年和2009年的连续增长,是因为其他产品技术贸易壁垒发起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无论数量还是国别范围,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一方面美国和欧盟涉案事件数量大幅增加,如美国2008年(72起)比2007年(12起)增加60起,欧盟2008年(70起)比2007年(11起)增加59起;另一方面,2009年,加拿大(22起)和日本(3起)也新增进来。由于全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导致更多国家兴起以较高的产品安全标准和环保要求为基础、以保护本国产业发展为目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面临的贸易壁垒形势更加严峻。
相关结论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以保护人与环境为重点;正从个别产品转向整个行业。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表明,我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
从客观上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自顾性有增无减,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强势,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的口号,使我国出口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压力。
从主观上看,我国出口产品频遭技术贸易壁垒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国与北美、欧盟、日本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在标准水平和标准体系、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方面与发达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实质层面的技术差异,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技术贸易壁垒事件,我国出口企业应当着重于提高产品的安全标准和环保标准,并尽快熟悉和掌握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协定的规则;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客观细致地分析技术贸易壁垒的类型,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公布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并加强监测,为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和有效的政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