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羽绒羽毛检测标准,包括中国GB/T10288-2003、日本JIS L 1903:2011、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测试规则2010版、欧盟BS EN方法。并详细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差异性,对规范和统一检测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羽绒羽毛;成分分析;蓬松度;耗氧量;透明度
1、引言
羽绒羽毛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羽毛及其制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占据世界羽绒及制品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水洗羽绒羽毛从原料到出口或加工成制品经历9个过程,具体流程见图1。在羽绒行业大发展的同时,为保证羽绒及其制品的质量,以满足内外销市场的需要,各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标准,如中国GB/T 10288—2003[1]、日本JIS L 1903:2011[2]、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测试规则2010版[3]、欧盟BS EN方法[4][5][6][7]等。这些标准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检测标准进行比较对照,在相似中寻找差异,对了解国内国外检测标准,规范和统一检测技术很有帮助。
2、成分分析
成分分析作为羽绒检测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部分。因羽绒样品的复杂性和不均匀性,从匀样到捡样,都是依靠人工进行,主要依靠感官检测方法,需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各标准采用的匀样方法基本一致,即采用四分法对样品进行二次缩样,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试样。各标准中第一次分拣和第二次分拣试样的质量有所不同,见表2。另外,各标准间某些组分的定义也略有不同。以长毛片为例,GB方法中鹅毛8cm以上,鸭毛7cm以上称之为长毛片。IDFB方法中长度12cm以上或羽根长度超过10mm的羽毛称之为长毛片。JIS方法中长毛片为长度在6.5cm以上的羽毛。BS EN方法对长毛片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
不同标准二次分拣试样质量比较
|
GB |
BS EN |
IDFB |
JIS |
第一次分拣
试样质量
/g |
绒子含量
≥30% |
4 |
绒子含量
≥30% |
4 |
绒子含量
≥50% |
2 |
3 |
绒子含量
<30% |
6 |
绒子含量
<30% |
6 |
绒子含量
<50% |
3 |
纯毛片 |
30 |
第二次分拣
试样质量
/g |
0.2 |
0.2 |
0.1 |
0.2 |
成分分析不仅包括对样品中各组分含量的检测,还包括对样品种类的鉴别,由样品在投影仪下的结果形态决定其原料来源,究竟是来源于鹅绒还是鸭绒。鹅绒与鸭绒在外观上很难通过肉眼鉴别,但在价格、品质、保暖性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标准采用的方法均为投影观察法,根据棱节的形状、大小、棱节间的间距及分布情况来鉴别羽绒的种类,各国对于鹅绒中鸭绒的限量存在一定差异。GB要求鸭绒含量不得超过绒子总量的15%,鸭毛含量不得超过毛片含量的15%。
3、理化分析
羽绒的理化分析项目主要包括蓬松度、耗氧指数、透明度、残脂率、水分、气味等。其中蓬松度、耗氧指数、透明度是最常检测的三个项目,能直观地反映羽绒经过水洗工艺后的品质指标以及是否达到水洗的技术要求。
3.1 蓬松度
蓬松度是指在一定内径的容器内,一定量的样品羽绒(羽毛)在恒重的压力下所占的体积。通俗地说,是抗压的能力。蓬松度作为羽绒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能很好地体现其保暖性能。影响羽毛绒蓬松度的因素很多,包括羽绒中各组分含量、羽毛绒种类(鹅、鸭)、朵绒大小、水分含量、环境、温湿度、水洗质量等等。羽毛绒经长时间贮存、压缩等过程后,蓬松度会下降。而经过烘干、水洗、日晒等过程后,蓬松度又会提高。造成蓬松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或原料在包装运输途中受挤压,与原来的质量状况关系不大,若采用热风烘吹等方法前处理后再检验,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为了使检测得出的蓬松度数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必须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各标准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以及检测所使用的蓬松度仪有较大的差异,见表3、表4。
表3 不同标准蓬松度检测采用的还原方法、检测仪器和检测样品量比较
|
GB |
IDFB |
JIS |
BS EN |
还原方法 |
滚动烘干法 |
蒸汽还原法 |
干燥机法
或蒸汽机法 |
直接还原法 |
检测仪器 |
GB蓬松度仪 |
LorchIDFB-FP
蓬松度仪 |
JIS蓬松度仪 |
LorchIDFB-FP
蓬松度仪 |
检测样品量
(g) |
28.4 |
30 |
30±0.1 |
20±0.1 |
表4 不同蓬松度仪技术指标比较
仪器名称 |
技术指标 |
GB蓬松度仪 |
测量圆筒:防静电有机玻璃圆桶,内径24.5cm、高度60cm
重量盘:圆形铝质压板,直径24cm,总质量68.4g |
Lorch IDFB-FP
蓬松度仪 |
测量圆筒:直径288mm、高度500mm
重量盘:直径284mm、负荷重94.25g、下降速率0.5m/min |
JIS蓬松度仪 |
圆桶部件:内径(290±1)mm、高(500±10)mm
测重用圆盘A:直径(285±1)mm、总质量(120.0±0.5)g
测重用圆盘B:直径(285±1)mm、总质量(94.3±0.5)g
投入器:试料落口内直径为160mm |
3.2 耗氧量
耗氧量是测定一定量的羽毛绒中的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的氧的数量,一般以mg氧/100g毛绒来表示。羽毛绒本身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在一般情况下不易被氧化,但其所含的有机或无机的还原性物质的化学活性要强得多,在某些情况下,如潮湿闷热环境下,它们制造出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的环境,使羽毛绒产生变质,降低羽毛绒的品质。羽毛绒经水洗可大大降低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因此,耗氧量也是衡量羽毛绒洗涤烘干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高锰酸钾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且其本身具有颜色,不需要另加指示剂,因而各标准均选用它作为氧化剂。通过将一定量的试样与蒸馏水混合振荡,将试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浸出,以高锰酸钾溶液来滴定滤液,从而确定样品中还原性物质的量。各标准在试样量、振荡时间及频率、振荡方式、过滤器有所不同,见表6。另外,耗氧量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生物繁殖的环境。因此,有些标准将耗氧量作为微生物检测的依据。如GB中规定,若耗氧量超过10mg/100g时,对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若微生物指标合格,此项可视为合格。
表6 不同标准采用的试样量、振荡时间、振荡频率、振幅、过滤器比较
项目 |
GB |
IDFB |
JIS |
BS EN |
试样量/g |
10.0 |
10±0.1 |
3.0±0.1 |
10±0.1 |
振荡时间/min |
30 |
30 |
45 |
60 |
振荡频率/(次/min) |
150 |
150 |
150±10 |
150 |
振幅/mm |
40 |
30~40 |
40 |
40 |
过滤器 |
150目
(0.1mm) |
玻璃过滤器P160
(根据ISO 4793标准规定) |
玻璃过滤器
G-1规格
(根据JIS R 3505标准规定) |
玻璃过滤器P160
(根据ISO 4793标准规定) |
3.3 透明度
透明度是衡量羽毛绒原料水洗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同标准采用测定样品水洗液的浑浊程度来确定羽毛绒的透明度。不同标准采用的样液制备方法与耗氧指数测定时的样液制备方法相同。
不同标准采用的具体检测方法是:GB、JIS、BS EN采用玻璃管浊度法,IDFB采用自动浊度计测定法。玻璃管浊度法,即将滤液倒入特制的浊度测定管内,通过肉眼观测底部双十字线塑料片的清晰程度,以滤液维持的高度来确定样品的透明度,属于感官检测方法。自动浊度计测定法,即使用LaMottee2020i NTU浊度计测定滤液的浊度,以此来确定样品的透明度,属于仪器检测方法。透明度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经历着改进和发展。玻璃管浊度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能比较直观地反映羽毛绒原料经水洗后的清洁程度,但作为感官检测法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因为各种人为因素(包括检测人员的视力、经验等)造成结果的偏差。为了使透明度的测定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IDFB(国际羽绒羽毛局)提出了自动浊度计测定法,该方法作为仪器检测法,已成为透明度检测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每年的IDFB循环测试中,各认可实验室使用LaMottee2020i NTU浊度计的测定结果存在误差大、稳定性差等问题。由于滤液悬浮颗粒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浊度计比色皿横截面积较小,使平行光透过滤液时发生的散射与透射现象不明显,因而测定结果存在不少问题。国内正在研发中的新型适用于羽绒透明度检测的浊度仪将在多方面予以改进,由原来固定波长的单色光改进为复合光,对滤液中的悬浮颗粒具有更好的特异性,比色皿的横截面积也将大大增加,使平行光与滤液能充分接触,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新型羽绒专用浊度仪的诞生将推动羽绒透明度检测领域的大发展,其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也将大大提升中国的羽绒检测实力,也 将被更广泛地应用。
我国羽绒及其制品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除加强行业联合,通过组织行业协会等方式互通信息,扩大交流之外,很重要的一个解决方法是强调羽绒及其制品的质量和检验。及时了解新标准、新方法,有利于及时了解国际羽绒市场的最新动态,吸收先进的生产和检测技术,提高我国羽绒及其制品的质量和档次,扩大对外贸易,推动我国羽绒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S] .
[2]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 JIS L 1903:2011 Testing methods for feathers[S]
[3] IDFB Testing Regulations(Version 2010)[S].
[4] BS EN 12130:1998 Feather and down - Test methods - Determination of the filling power (massive volume)[S].
[5] BS EN 12131:1998 Feather and down - Test methods - Determination of the quantitive composition of feather and down (manual method)[S].
[6] BS EN 1162:1997 Feather and down - Test methods - Determination of the oxygen index number[S].
[7] BS EN 1164:1999 Feather and down - Test methods - Determination of the turbidity of an aqueous ex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