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小问题,大麻烦——外贸平衡新策:百种减税商品目录将公布

发表时间:2011-06-13    作者:范若虹  发表评论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正踏在新的平衡木上。

  从金融危机前的单方面压出口,到如今的“稳定出口,扩大进口”,政策制定者的政策重心在发生着微妙而重大的变化。

  2011年春节过后,针对中国进口现状和进口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商务部在内的相关部委在东南沿海省份进行了密集调研,为6月即将召开的全国进口工作会议做准备。

  针对目前进口管理体制中的两大痼疾——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顶牛”,进口手续繁琐增加企业成本,此次会议上决策层将给出更明晰的思路。

  一份涵盖上百种进口商品的减税目录将会在这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为企业提供进口便利化服务以进一步扩大进口的细则也将同时公布。

  贸易政策“顶牛”产业政策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陈伟负责公司进口业务,主要从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大型机床设备,公司应用这些进口设备生产手机配套的摄像头。

  近年来,陈伟在工作中总是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国家给予免税的进口大型设备在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国内已经有厂商可以生产相应的设备。“但无论从性能和寿命来看,国产的都比不上进口的。”陈伟说。

  到底是选择国内价格低廉的产品,还是选择国外质量好,但是价格高,而且还要附加高额关税和增值税的产品呢?企业面临两难选择。

  “国家几乎每年都会修订进口大型设备的免税目录,这个免税政策在逐渐收紧。”江苏省商务厅的一位官员说。

  面对10%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很多企业不得不选择进口旧设备。但是对于旧设备的海外审验却要经历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进口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近几年国家为保护国内产业,对胶印机、自动络筒机等纺织机械、部分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设备)和加工设备都取消了进口免税政策,免税范围不断缩小。这种变化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考虑,对国内相关产业进行保护,并促使贸易政策服务于国内经济。

  从2009年开始,进口免税政策有了较大的调整,对于进口免税的产品先减免关税,而增值税不再同时减免,实行先征后抵的办法。

  从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先征后抵对企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这项政策却在客观上抑制了企业进口的积极性。很多先进设备的进口总额高昂,17%的增值税显然占用了企业大量的现金流,使很多企业在政策变动后捉襟见肘。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医院进口先进设备、一些新建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没有增值税可抵,实际上抬高了这类单位设备进口的成本。

  企业有进口先进设备的需求,产业政策则有保护诉求,这个关系该如何协调?是贸易政策服从产业政策?还是产业政策要兼顾贸易政策?

  “当前这种利益的博弈总是看谁的声音大,就听谁的了。”一位接近政府部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很多时候并没有从国家整体利益方面考虑。

  对于这种利益的权衡,有学者建议,要认真考察国内产业的技术成熟度如何,而不能一味采取保护政策。“中国汽车行业被保护了50多年,也没能产生很大的技术突破。后来市场开放了,几个民族品牌也发展了起来。所以单纯的保护并不一定能造就良好的民族产业。”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该领域技术成熟度的确很高,采取一定的保护手段可以有效扶持民族产业,或者该领域的就业人口庞大,那么必要的产业保护就是需要的。

  小问题,大麻烦

  进口贸易涉及海关、质检、税务、外汇等多个部门,通关需要经过各个环节,便利化成为企业扩大进口不得不面对的又一难题。

  葡萄酒是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进口产品中占比较大的一类商品,2010年进口额达5000多万元人民币。根据中国检验检疫的规定,每瓶进口葡萄酒均需要贴上中文标签。但是,标签条例的有关规定很笼统,让企业难以把握。

  企业经常需要面对的现实是,设计好中文标签让检验检疫的部门审查获得批准后,让国外厂商在包装以前就贴上中文标签。但是商品进口到中国后,却又经常被告知标签不合格,需要请检验检疫部门的关联公司帮助重贴合格的标签。仅此一项,使得一个货柜增加6000元~7000元的费用。即使为了达标,有时企业直接请关联公司设计标签,但是进口商品到岸后,也可能出现标签不合格的情况。

  “一切问题都在于标签的规定很笼统,给了行政人员很多自由裁量权”,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董事会秘书、法务总监刘新民说。

  而这种自由裁量权,也出现在各个海关口岸,给企业带来很多困扰。海关除了品名归类的自由裁量权,也有对商品价格审定的自由裁量权。

  江苏华贸进出口公司程旦告诉记者,公司主要进口铁矿石,铁矿石价格随国际市场波动,各地海关会根据自己数据库中的价格核定,如果企业进口价格报高了,则按企业报价计算。如果企业的价格是一两个月前与商家协定的价格,比当前市场价格低,则按海关数据库中的市场高价格走,也就是所谓的“就高不就低”。

  “听说海关征税的税额中5%会留给地方搞经济建设,因此各地海关对于税收都是有考核和指标的,各地当然都愿意把进口价格审核得高一些。”程旦说。

  进口便利化,看似小问题,但是汇集在一起,却成为企业日常碰到难以绕过去的大麻烦。

  上海市商委外贸处副处长罗志松表示,他们曾经做过一个进口贸易指南手册,但是没过一年,这个手册就过时失效了,因为涉及进口的免税、管理办法等政策变化非常快。他们计算过,牵涉到各类商品进口的部门总共有20多个,随时有新政策出台,很多商品的进口程序他们外贸处也不知道,必须详细询问相应企业才能了解。

  “最大的问题是进口贸易便利化问题,企业期望进口更快,更方便,信息更透明。”罗志松说,“进口的文章蛮难做的,有的时候就算降了关税,但是非关税措施有各种障碍,造成了企业非成本费用高昂,最终这些费用也都加到了消费者头上。”

  部委的回应

  5月1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2011年版《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此前的3月初,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8部委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6月,全国进口工作会议更将提出进一步思路和举措。

  所有这些政策,都指向了“扩进口”的方向。

  4月份,中国贸易顺差达到114.23亿美元,远高于预期,使1~3月份的季度逆差一下子变为1~4月份102.8亿美元的顺差,进口增速放缓和出口增速加快是大额顺差出现的主要原因。顺差的回归使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再次加剧。

  “减顺差,促平衡”是中国近期很重要的经济目标之一。而对于减顺差的路径,中国采取的策略是“稳定出口,扩大进口”的办法。

  2007年,中国的顺差达到历史最高点的2622亿美元,当时国家采取了压出口企业的办法,而由于出口行业的就业人口庞大,单纯的“压出口”产生了不良了后果,加之随后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压出口的办法被停止了。

  长期以来,中国外贸政策一直采取“奖出限入”的原则,一位接近商务部的人士表示,即使当下,中国各个部门对于进口的看法还是不尽相同,“狼来了”的说法仍然存在。

  有专家告诉记者,各个部门对于不同产业的保护措施,可能在当下扩大进口的大战略中受到冲击。因此,各部门酝酿的减税目录博弈相当激烈,这也让原定3月份召开的全国进口工作会议一拖再拖。

  也有学者指出,此次减税目录与进口便利化措施即使有效实行,也无法大规模削减逆差,这是由中国大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决定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也表示,进口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主动权在企业手中,也就是说进口最终是由国内需求决定的。

稿件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5月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分化加剧,对美出口同比下降约20%,对欧盟等非美重点市场出口. 2025-07-03
  • 关税暂缓“窗口期”内抢出口 1-5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8383.3亿元 2025-06-10
  • 中纺商会:2025年1-4月中国服装出口分析 2025-06-03
  • 中西部外贸增长凶猛,前4个月增速前十省份占9个 2025-05-27
  • 1-4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904.7亿美元,增长1.1% 2025-05-20
  • 5月14日起美国口中国纺织品服装及棉花本轮加征关税税率分别为30%和25% 2025-05-13
  • 1-4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904.7亿美元,同比增长1.1% 2025-05-09
  • 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韧性增长,3月对欧美猛增亮产业链真功夫 2025-05-09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