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借入世中国纺织业占据全球3成份额  “赚吆喝不赚钱”困境亟需摆脱

发表时间:2011-12-02    作者:王浩  发表评论



  据经济之声报道,在中国入世后的10年中,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也承受了最多的贸易保护壁垒,收获着成长,也经历着曲折。现在,纺织业已经把世界贸易规则内化在日常工作中,这是否说明他们真的已经适应了?

  2011年12月10日,是中国入世整10年的日子。江苏民营服装企业晨风集团董事长尹国新并没意识到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尽管纺织业被认为是中国入世后最受益的产业之一,尹国新说,自己早已习惯了市场环境。不过说起10年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自己的企业被各种配额所捆绑。

  尹国新:坦率地讲,也是一种垄断。当时的配额主要是在一些国有外贸公司的手上,比方说衬衣,去了美国、去了欧洲都是有配额的,而且这种配额是很紧俏的,你就是花钱去买也买不到。

  中国入世之前,出口配额一直是多数中国纺织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2005年1月1日,制衡全球纺织服装贸易达40年之久的配额制寿终正寝。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的企业也融入到纺织服装贸易的自由化中。尹国新做生意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企业员工现在已经超过万人。

  尹国新:配额取消了以后,实际上真正可以讲是市场化的运作了。现在的话,欧洲市场、美国市场、亚洲市场,就可以按照企业自己的定位安排自己市场的份额,给民营企业提供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和机遇。

  中国入世后,国际服装品牌也加速进军中国市场。新苏连锁百货集团总裁王玮,有着多年的时尚连锁销售经验,他的感受感受更多来自消费者。在他看来,伴随纺织业发展的就是国人品牌意识的增强。

  王玮:2001年之前,中国人的品牌意识非常淡薄,那个时候市场上充斥的还是以仿造伪劣为主,比如说仿冒的皮尔卡丹、堡狮龙等等,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一样了,今天我们不光是能在上海、北京看到LV的店,能够看到ZARA、H&M,甚至远到兰州、新疆都可以看到国际品牌在不断地加快进入。虽然存在竞争,但是这给了更近距离向这些国际品牌借鉴学习的机会。

  10年与狼共舞,虽然辛苦,但企业受益也良多,2001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为500多亿美元,2010年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发展势头全球少有。纺织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衣帽用品,它同时也是单一产业链条最长、拉动就业最多的产业,现在纺织业吸纳就业人数已经达到2200万。

  入世十年,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迎来井喷发展,但在骄人数字的背后,作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纺织品服装,也成为贸易摩擦争端的重灾区。2009年,全球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各类贸易保护案件达到45起,创历史新高,而且这种风潮已经开始从欧美发达国家向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蔓延。

  对于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却没有完全看成坏事,相反他认为这是中国纺织业实力增强的一种体现,他说,今后壁垒还会存在,关键是如何应对。

  孙淮滨:我们一定要正确地看待它,有些东西不是没有道理,比如说一些标准,如果我们达到、符合标准,对我们企业本身还是一种提升,但是你达不到,对不起,你就要受到限制。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这种多元化的利益面前,怎么样合法合理地规避,另外就是要规范自身的贸易行为,这对我们也是个考验。

  除了贸易壁垒,另一个让中国纺织业尴尬的现实是,赚了吆喝却没赚到钱,因为我们仍然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浙江湖州谱拉歌世服装公司董事长沈正发说,他们给“法国鳄鱼”品牌代工的针织衫,进入到专卖店一件要卖到一两千块钱,但如果没有这个商标,即使低价卖出去都很难。

  沈正发:十几年了,我们一直做外贸做过来的,做代工,做贴牌,阿玛尼、普拉达,最著名的公司我们都跟他们做过业务。

  记者:那做代工的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沈正发:这种利润是不到5%的,肯定低于5%,很低很低的。

  记者:也就是说,中国纺织业还做代工的话,未来的路会越走越难。

  沈正发:那肯定的,一年比一年难,这个是明摆着的。劳动力成本每年都在提升,其他方面的成本也在提升。

  不过,经过10年的摸爬滚打,像沈正发这样的企业生产设备、质量控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和国际大牌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企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占领了品牌和渠道这两个制高点,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掌握定价权,才能摆脱为他人做嫁衣。现在,沈正发把靠代工挣来的利润的一半以上都投入到了自主品牌的经营上。

  沈正发:走品牌是迟早要走的,那想创品牌的人真的是很多,特别是最近这两年时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那么多国内做外贸的,都想转到国内市场,转到自主品牌上来。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原材料价格的攀升,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地位也在不断受到东南亚、南美等地区的挑战。分析内外不利因素,经济学家向松祚以三句话总结了中国纺织业该走的路。

  向松祚:第一句话是,产业转移,降低生产成本;第二个,技术升级提高了售价;第三个,我想是最重要的,就是品牌战略拓展了利润空间。如果你没有定价权,在国际上稍有风吹草动,最先死的就是你,这是沉痛的教训。

稿件来源:中广网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避风战略——十年中外博弈 中国纺织企业未得先手 2011-12-31
  • 跌宕起伏中踏浪而行——长三角纺织业:入世后的沉浮之路 2011-12-21
  • 向品牌运营商转变——纺服业:外转内遭遇水土不服 2011-12-16
  • 入世十年中国经济经历的十大变化 2011-12-11
  • 入世十年聚焦:一座纺织名城的WTO历程 2011-12-11
  • 入世十年纺织业发展加速 转型在即两极分化渐显端倪 2011-12-15
  • 红利渐用完 优势逐消失——纺服业:下个十年怎么走 2011-12-11
  • 纺织的表情,世界的阴晴——12家纺企代表重温贸易变革“跨时代记忆” 2011-12-09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