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巴曙松:金融形势分析与政策走向

发表时间:2011-01-15    作者:巴曙松  发表评论



  从最基本的通货膨胀的走势到具体的政策工具的选择,表现在资本上也是一样,在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上,这些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业绩往往比较差,处于起步阶段,盘子比较好,我们称之为题材股,而这些题材股的估值和传统型产业金融、地产、钢铁的估值差距达到了历史的最大值,所以这种分歧很明显。

  包括通胀的走势,有的看法认为是由资本价格带动的,一段时间后会回落,也有人担心会持续,还有一些非常悲观的判断,我们把10年底公报和09年公报做比较就会发现:09年底担心的问题是内生动力不足,因为当时是政府的需求,不是市场化的需求;到了10年的公报里花了很大的篇幅讨论外部的经济复苏和不确定,还处于一波三折的趋势,还很动荡。

  第二,重点讨论讨论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也有很多,稳健这个词跟过去的适度宽松比有所收缩,但在年度内来说具有很大灵活掌握的含义。昨天刚刚加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是世界上最高的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同的工具选择可能有哪些约束因素和偏好呢?做一个分析,这样才能把握好。

  首先是数量型工具,它直接影响的是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的数量。站在央行的角度看,应该说常用的一个是把握存款准备金率,第二个是央行票据,第三贷款投放规模的窗口指导,在这几个工具里面各自有那些约束条件?有哪些条件呢?我想作为央行比较容易选择的是准备金率,因为它只涉及到央行和商业银行,涉及的主体小,需要商议的范围小,而且央行几乎不承担成本,发一个通知就行了。

  所以如果要说有约束条件就有一个,从我们过往央行调整准备金率的时候,事后评估看,那就是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率的水平。所以,当流动性比较过剩的时候,如果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在2%上下,作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作出的时候必然首选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目前这个时点来看,加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也很难说有很大的紧缩。而实际上2010年信贷增长刚公布,M2的增长12月份19.7%,速度明显的增快了,当然可能还要观察。同时今年一季度央行即将到期的票据有1.6万亿,大概也就是几千万亿的资金冻结率。所以优选的还是存款准备金率,大家说了一次,我觉得一季度再加个一两次、两三次我都不觉得有什么意外的。

  第二个工具:央行票据。央行票据跟存款准备金率相比有成本,滚动的发行导致他要不断的付出利息,所以这是作为他第二优先的选择。它的好处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操作比较温和,是在公开市场进行发行,所以我相信这两个可以常态化的使用。

  第三个工具:信贷投放规模。在中国的储蓄率比较高,而且国际低利率的环境下,信贷规模的控制,特别是在利率管理的条件下,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是管理的方式有所不同,效率也不一样。09年9.09万亿的信贷投放,年初制定的规模是5万亿,那是过大超出了。2010年四季度投放的节奏要掌握在3、3、2、2,从改革开放30年银行四个季度投放节奏4、3、2、1,把一季度砍掉一个1加到四季度,所以就变成3、3、2、2。但计划管制如果能起到作用也很好,问题是它也会产生很多的副作用,产生很多逃避管制的办法出来。比如说冲10%,导致年末季度点的波动非常大。同时它会引起商业银行很多的争论,比如你的分配依据是不是合理?过程是不是透明?很可能很多银行说有的银行速度要调整一下,有的要快一点。

  规模控制还带来一些问题,计算过程不透明,再一个它只能管制大的,大家看2010年信贷增长非常快的是什么?是新设的城商行和异地分行,原来的统计口径里面可能这块没有想到,工农中建都管住了。同时这样一个信贷工具,还可能导致银行犯规、踩线,踩线了也只能批评,现在看2010年少数行踩线,到了2011年都踩线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看实际控制效果,2010年信贷规模控制大致还不错,比09年强多了,四个季度的分布不是完全3、3、2、2,大致还可以。

  今年又新添了一个工具,叫差别准备金率。差别准备金率,算起来好复杂,一个银行的差别准备金率等于一个调数系数,乘以这一个行系统的重要性、资产总量、风险性,减去你现在实际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当然里面的很多系数非常复杂。央行希望利用这个工具,使全年的信贷增长速度回到GDP加CPI这个常态,央行通常说的是3-5个点的预留空间,今年开始就不希望留这个余量了,因为物价压力大,增速偏离这个幅度越大这个值不就越大吗?越大需要下一步交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要高,所以这个政策就是鼓励大家前后左右都看一看。

  差别准备金率这个指标到底怎么样呢?我们现在的货币政策工具越来越复杂,我看了很多海外的分析报告,有人说我们的央行想扮演上帝的角色,每年需要多少贷款、什么时候贷,这种批评是错的啊,应该对央行友好一点,我们只是摸出他的波动规律来发展业务就行。但目前这些公式可能产生的影响,使各家银行投放的时候会前后左右瞄一瞄,不会敢做的太冒尖,所以这就会使得四个季度大致比较平衡,但会不会使信贷投放达到预期的目标呢?还得拭目以待。

  其实它还会影响到融资渠道,还有什么信托理财计划、债券发行计划,还有基金,我们现在的体系是驾轻就熟的,而且不断的花样翻新,让资本市场琢磨很长时间,资本市场知道这个公式怎么算的还不太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好,不断出台的新工具,让市场找出新漏洞也需要时间。

  第二,价格型。利率浮动有几个理由,比如这几年信贷投放最大的主体,地方银监会平台啊。汇率调整现在开始有所松动,我想最直接的导火索是2010年底,中国出口特别是11、12月意外的跃升,进口第一位的是铁矿砂、第二位的是原油。

  第三,从具体的测算来看,2010年四季度出口的意外上升,除了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比想象的好,除了在座的各位积极的努力之外,我个人觉得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有效汇率实际是贬值的,人民币和其它币种贬值,美元升值,一些货币是贬值的,所以出口增长最后还得靠货币贬值去支持,还得靠东西卖的便宜支持。但从全年的情况看,我觉得升值的幅度不会太大。

  如果你的利率不想动,那么要抑制通胀汇率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所以,预计2011年的汇率升值幅度要比2010年大一些。我们每到货币要升值的时候基本上纺织工业协会就会出台一份报告,说如果升值5%行业会出现巨额亏损,但不管怎样还是会升值,我们往往低谷了在座个各位应对市场变动的能力。

  其实做银行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行情下,跟大家说句实在话,好象感觉银行的人骂骂咧咧,银行是做给别人看的,实际特别喜欢这种控制,为什么这么说呢?规模控制了,不管贷款给谁,我很牛啊,我是施舍方。

  我们不能猜测央行的决策有什么依据,因为它的动摇很大,我说2010年海外的经济分析师是最焦头烂额的一年,所以他就无计可施了,根据我们过去测算的经验,大概有一个数据有所加强,领导做决定总有点惯性,那就是你一年期存款的加强利率和中长期的存款加强利率做对等,不要用当月,用一个月怎么能跟一年比?把年息12个月做个估算。你会发现每次加息很凑巧,基本上把两年期的存款加成了接近正利率、轻微负利率,前面好几次的加息,基本上把这个一年期的存款负一到两个点左右,无所谓,你加了息还是负的,好象在决策中似乎非常看重中长期存款的接近正利率,把银行的内部资金稳定住,所以我们的货币升值压力是被放大了的。

稿件来源:sina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殷强:做好“3+1”模式,推进AI在纺织行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2024-09-03
  • 梁鹏程:人工智能(AI)将成为影响展会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2024-08-27
  • 崔荣荣:为时尚产业培养“三创”人才 2024-07-03
  • 陈大鹏:发展新质生产力 书写服装行业新篇 2024-07-02
  • 闻力生:服装制造企业和员工都要拥有AI Agent 2024-07-04
  • 俞建勇:推动科创“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有效增量” 2024-04-09
  • 闻力生:服装制造业要在以旧换新行动中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4-03-18
  • 刘瑾:如何接住国潮的“泼天富贵” 2024-02-26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