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WTO | 自由贸易协定 | 国别专栏 | 贸易实务 | 商务 | 进出口统计 | 配额
现在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中国政府高调表态促进口 提前应对升值压力

发表时间:2010-08-23    作者:于海荣  发表评论



  中国政府有关扩大进口的表态,为贸易顺差骤增及未来可能的升值压力早作预备

  创18个月以来新高的贸易顺差,让中国政府鼓励进口的调门突然提高。

  8月17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扩大进口不出意料地成为热点。提供给记者的材料中,“扩大进口的有关情况”罕见地作为一部分被单独列出;在新闻发言人姚坚的陈述和答记者问中,相关内容也是其中的重点。

  前后数日,中国促进口的新措施一直是媒体的关注点,来自商务部、工信部等政府机构的官员及学者频频透露“内部消息”。尽管对于新措施的内容和出台时间尚无定论,但是官方态度已经表露无遗。

  最近数年,中国已经出台了促进进口的若干政策措施,目前来看,新措施很可能是在现有政策措施小修小补的基础上,作出搭建贸易投资促进平台的姿态。如此高调的用意,是对可能随7月贸易顺差激增而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提前做出反应。

  敏感顺差

  2010年7月,中国贸易顺差出人意料地达到287亿美元,不仅创下2009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也处于月度顺差的历史高位。

  在7月数据的带动下,今年1月至7月,中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为839.3亿美元,虽同比减少21.2%,但降幅已较上半年收窄21.3个百分点。前六个月顺差大幅收窄的努力,几乎“前功尽弃”。

  顺差激增,也提高了市场对下半年顺差规模的预期。在市场人士看来,这一数值固然与刷新历史记录的出口额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月进口增速的大幅回落,这意味着中国国内需求下滑超出预期。

  尽管商务部仍然认为内需不会萎缩、今年顺差持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但是,新闻发言人姚坚一改前几个月全年顺差在1000亿美元左右的说法,笑称“不做算命的事”,拒绝对今年的顺差总额做出预测。

  而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下半年中国贸易顺差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称,中国下半年的贸易顺差通常高于上半年,平均来看,2002年以来,每年三分之二的贸易顺差集中在下半年出现。

  国内经济形势也会进一步推动中国贸易顺差扩大。一方面,由于刺激政策退出使得国内需求平稳,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稳定,下半年中国进口的增速将大幅放缓;另一方面,考虑到G3(美国、日本、欧元区)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形势,中国的出口增速也不会急速回落。“中国在全球市场份额提高了,表明其外部竞争力没有受到破坏。”王庆这样认为。

  贸易顺差的扩大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英国研究咨询机构Capital Economics资深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只要中国还保持较大的顺差规模,汇率就会是一个焦点。

  除了经济上的考量,即将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也是一个因素。王庆表示,考虑到美国持续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够、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声音很快会增加,“下半年,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他预计,2010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6,2011年达到6.2。

  如此看来,中国政府的此番表态,很可能对顺差增加可能招致的升值压力,提前作出筹划,希望通过扩大进口的姿态,传达出削减顺差、促进贸易平衡的意愿。

  新招虚实

  除了短期的降顺差、减少升值压力的考虑,扩大进口实际也属中国政府最近几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愿望中的内容。

  早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财政部、发改委和商务部就联合出台了旨在扩大进口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8月,三部委根据国内产业发展情况,对《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好地支持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复苏之年,中国政府更是将扩大进口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对外贸易的着力点是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进口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了部分原材料以及最终消费品进口关税,使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9.8%,出台了加工贸易内销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实施进口便利化,取消或下放部分机电产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从今年7月1日起,分步对最不发达国家给予零关税待遇;自今年7月15日起,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进口的关键设备(含软件工具及技术)、零部件、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目前的促进进口政策措施已经基本形成框架,尽管此次流传的促进进口新措施包含了加大进口贴息力度、资源回运补助等内容,但从商务部官方最近的表态看,更可能是对现有政策措施的完善,更多地体现在搭建交易平台等行动上。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8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称,扩大进口要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完善进口促进体系;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程度,清理不适应形势的进口管理措施;利用自贸区、零关税优惠、贸易投资促进等平台,加强与重点国家贸易对接。

  姚坚在8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虽然称无论是在政策措施,还是在政策导向方面都会坚定不移地坚持促进口,但他也强调,多数国家促进进口是为企业搭建一个平台。

  在他看来,即将举行的2010中国进口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广交会的进口展,都是促进进口、搭建平台的措施。姚坚同时表示,政府促进进口是一个方面,但是进口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企业的需求。

稿件来源:新世纪周刊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扩大进口后中国的改变:进口商品触手可及 2019-01-08
  • 我国再推扩大进口系列举措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 2018-06-14
  • 商务部:将适时出台措施扩大中高端商品进口 2018-05-11
  • 相关部门正起草扩大进口贸易平衡意见 有望近期发布 2018-03-28
  • 中国发展成世界机遇 今后5年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 2013-04-09
  • 商务部研究部署《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各项落实工作 2012-06-18
  • 回良玉:将采取调整关税等系列措施扩大进口 2012-06-08
  • 广东外贸新战略:扩大进口 2012-06-06
  •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图片新闻
    信息搜索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关键字: 配额 产业 家纺
    分类查询
    政策: 法律  法规  公告
          规章  通知  预警
    政府: 国务院 国资委 发改委
          商务部 外交部 财政部
          外管局 海关 央行 税务
          质检 工商 协会 商会
    机构: WTO DOC CITA
          USDA JCCT
    区域: 美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巴基斯坦
    贸易: 进口 出口 配额 争端
          结算 技巧 信用证
    投资: 案例  环境  策略 
          分析  走出去
    产业: 战略  升级  集群
          趋势  品牌
    财政: 融资 理财 消费
          出口退税
    金融: 外汇 期货 资本 保险
          银行 股市 债券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