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并非解决贸易失衡的万能药 |
|
发表时间:2010-06-28 作者:Mark Whitehouse 发表评论 |
|
13%:自2005年中国上一次放松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之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年均增长13% (扣除通胀因素后的12个月移动平均值)。
本周末20个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集团(G20)的领导人在多伦多会面时,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如何处理全球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以及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上。问题在于:如果美国继续借钱从中国及其它出口国购买商品,不断高筑的债台最终将足以削弱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上周末,显然是为了避免外界对其进行谴责,中国宣布将允许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脱钩,此举让全世界感到惊讶。过去几年,中国央行一直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人民币6.82元的水平。由于相信人民币升值将减少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购买并鼓励中国消费者从海外购买更多商品,美国政客和官员们一直在倡导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脱钩。自中国宣布这一消息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0.5%。
但鉴于近期及之前的经验,即使人民币升值幅度更大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2005年,为了平复美国对其汇率的担心,中国也曾做出努力。从2005年6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此类举动应有延迟效应,但即使在今年4月,排除通胀因素,美国对华贸易年化月平均逆差与2005年6月相比仍增加了13%。并且如果不是由于衰退导致全球贸易量自2009年开始大幅下降,逆差可能会更大。
并非只有中国如此。上世纪80年代,也是为减少日美之间巨大的贸易不平衡,日本允许日圆升值的野心更大。自1985年3月到1987年12月,日圆兑美元升值一倍以上。美国对日贸易逆差略微收缩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开始增加。
当然,汇率是全球贸易不平衡的因素之一。而且我们无法知道:如果中国和日本不采取行动,美国的贸易逆差会变成多大。由于人民币被低估,中国的出口商获得了一定的优势,或许有人会说这一种不公平的优势。它还迫使中国不得不把靠出口换回的数以十亿计算的美元再投资给美国,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等。这种流动有利于保持美国的长期利率不正常地偏低,从而导致美国人减少储蓄。在金融危机开始时,它还导致投资者对与国债一样拥有AAA评级但收益率更高的证券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并造成了众所周知的灾难性后果。
然而,对全球贸易不平衡的问题而言,至少刺激性政策与汇率的影响不分伯仲。美国税务体制旨在鼓励支出与借贷。美国人主要根据收入交税,而不是根据消费交税。与之相反,世界上大部分其它国家要求消费者在消费时缴纳增值税。缴纳房贷利息在美国甚至还可以抵扣税款。
与之相比,中国人有充分的理由储蓄而不是消费。在个人方面,他们不得不为年老时存钱,因为他们无法依靠社保体系。在国家方面,他们乐于保持巨额外汇储备,并将其作为一种保险,以防上世纪90年代末金融危机时外国人突然决定从亚洲撤资的情形再度上演。
要改变这些因素将需要很大的政治意愿。除非参加G20的决策者们及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推动这一进程,否则贸易不平衡仍将威胁全球的稳定。
|
稿件来源:道琼斯 |
|
|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
|
|
查看更多评论
|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 |
|
|
|
图片新闻 |
 |
信息搜索 |
 |
分类查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