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对人民币汇率的敏感性 |
|
发表时间:2010-04-14 作者:司红华 发表评论 |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适当升值,对中国长远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都不是一件坏事,短期也能起到降低通胀压力的效果。但汇率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深远,有利有弊。尤其是在外贸仍是三驾马车的主力、没有形成中国真正的出口优势(如技术、品牌、质量等)时,汇率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做到谋定而动。
我国制造业主要靠量增价跌占据国际市场
中国制造业企业数量已经占中国工业企业数量的九成以上,主要得益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物价低廉。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许多行业或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被称为“世界工厂”。
人民币升值对制造业利润的影响主要是升值后,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攀高,导致竞争力降低。我国出口产品中,制造业的比重早在2003年就达到92.1%,由于科技含量较低,受价格影响大。如出口大户纺织服装行业大多贴牌生产,品牌出口不到10%,主要靠量增价跌来占据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影响企业利润后,进而影响职工就业。
国内有学者曾就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中长期出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为-0.857932。也就是说,人民币每升值1%,出口数量就减少0.857932%。如果不考虑升值带来进口方面的利益,按照2008年我国出口总额14306.9亿美元计,则可以简单算出,出口额将减少122.77亿美元,按照每出口1.5万美元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就将影响到80多万人的就业;如果人民币升值2%,影响的岗位数为160多万;如果升值5%,则失去的岗位数达到400多万。在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今时,岗位弥足珍贵。这还不包括制造业的上游企业,如纺织业、制鞋业上游产业包括诸如原材料供应和粗加工企业等,每年仅从事棉花、羊毛、蚕茧、麻等天然纤维采摘、分拣的农村劳动力就大约有1亿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分析仅仅是考虑到出口收入下降所带来的就业影响,事实上,一旦人民币升值超过企业的利润,严重的后果更可能造成诸多企业的停业。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预测,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3.19%、2.27%和6.18%。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在4%—7%之间。假如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来增收,其结果可能是外方订单的转移,如到成本更低的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家。
在电器行业,人民币每升值2%,家电出口利润就缩水8%左右。目前电子行业的利润大约为3%左右,一旦发生人民币升值,同样,几百万员工的就业岗位就会发生动摇。
目前,这种对人民币升值的担忧在不少中小企业已经露头。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张伟透露:今年前两个月,广东的数据显示,1个月出口订单占比18.8%,3个月出口订单占比60.3%,半年期订单占比14.8%,1年期出口订单只占5.3%。而在2008年以前,中长期(半年期以上)订单占比一般都超过50%,这个差距说明不少企业已经考虑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利润缩水,不敢接长期订单。
如果说内资企业政府尚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来维护就业优先的局面,但得益于人民币的汇率而在国内设厂的外商投资企业就没有这样的义务和爱国心,目前我国外商投资的制造企业就高达199526户,仅广东一地就约有9万多家外资制造业,一旦人民币升值影响到企业利润,极可能撂挑子,一走了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广东的东莞等地就发生外商不辞而别的状况。
中国要争取产品定价权
一是应充分考虑到升值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及早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出口制造型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时常受到资金运转不良的困扰,政府可以采取增加银行放贷比例、下浮贷款利息、增加投资力度等,为这些企业的贷款开辟绿色通道。
二是注重进口对就业和出口的双带动作用,及早谋划。利用人民币升值给进口带来的好处,通过引进国内稀缺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从而加速国内产业升级,产生出新兴的高效率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升级。
三是引导企业摆脱对货币市场的依赖,增加除价格之外的其他竞争优势。鼓励甚至奖励出口企业自主创新,创新型的产品不单指高科技产品,也可以开发一些创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要鼓励企业在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上舍得投资,使他们付出的不仅是简单的劳动,而且是有技术的劳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是行业协会要加大力度协调出口产品价格。目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暂时无人能取代,大多数产品是国外进口商的不二选择,按理说,应该具备产品的定价权,但由于窝里斗现象泛滥,厂家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使得外商渔翁得利,有关行业协会可以加大协调和调控力度,争取更多的定价自主权,以提升产品利润空间,从而稳定企业的发展。
五是政府应该出台明确的产业导向政策。及早制定有关优惠扶持政策推动以技术为主的出口贸易,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大对新兴出口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实现就业与经济效益双赢。同时,由于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最具吸纳能力的就业领域,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倾斜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减少环节自行出口。
六是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或加大与上下游企业的联合。船大抗风浪,目前制造型出口企业,大部分利润被仅作销售的外商截取,如宁波申州针织有限公司贴牌生产的服装产品,生产成本仅7—20美元,但外商贴牌后销售价格竟达到100美元/件,只有构建生产、研发、销售一条龙服务才有钱赚。企业可以和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互相参股,积聚生产力,形成经营优势。近些年如浙江等地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区块,如杭嘉湖丝绸、宁波服装、嵊州领带、大唐袜业、柯桥面料等,企业的上下游联合已经具备浓厚的市场氛围。
七是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仅为33.2%,而发达国家都在6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超过40%,世界平均水平为50%,如果就业比重能达到60%左右的发达国家水平,一共可以增加2亿左右就业岗位,即使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可以增加5400万个就业岗位。要特别发展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相结合,劳动密集型行业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成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相结合的第三产业。
八是要充分看到人民币升值的长期作用,有效利用资源在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均衡配置,鼓励企业走出去,增加先进工艺和技术进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早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加速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的退出。
(作者单位: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
|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
|
|
查看更多评论
|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 |
|
|
|
图片新闻 |
|
信息搜索 |
|
分类查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