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由“欧美依赖”到“多元平衡” |
|
发表时间:2010-04-12 作者:傅苏颖 发表评论 |
|
“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公司代理出口的产品光空运,就以每月2-3吨的增量在增长,而且,目的地也从以前传统的欧美市场扩大到中美洲、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和记者相熟的一家出口代理公司杨总坐在大班台后兴冲冲地对记者表示。
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我国出口区域结构优化进一步显现。数据显示,与欧双边贸易增长35.1%,与美双边贸易总值增长25.8%,与日本双边贸易增长38.2%。相对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显得尤为活跃。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61.3%。
杨总详细地介绍说,从具体行业来看,如煤矿、钢铁,我国现在主要出口到非洲和南美。同时,新兴市场如今发展速度加快,如东南亚已经在开发新的煤矿山,还有非洲也在建铁路,这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因此,非洲对中国产品的强劲需求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此外,占中国出口比重较大份额的服装、医疗器械,这类产品现在都主要运往西亚。
而近日B2B媒体集团环球资源公布的一项调查更是为此提供了一个佐证,到中国采购商品的新兴市场采购商数量正在大幅增长,这其中,来自俄罗斯、巴西、东欧采购商数量增幅最大。
调查显示,分别有31%和23%的中国出口商认为拉丁美洲、东欧及俄罗斯将成为其未来五年最重要的新兴市场,认为中东及非洲、南亚及印度成为最重要新兴市场的买家比例则分别为18%和17%。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我国出口地过多的集中在欧美的格局正在减弱,出口企业转战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个事实。那么,在世界贸易量低度再平衡以及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量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自去年以来,就采取措施扩大进口鼓励消费,积极应对新形势的变化。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表示,我国出口地过多地集中于欧美的格局已经在减弱,出口企业转战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个事实。随着中国出口欧美国家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产业升级与发达国家重新寻找实业的盈利,使得中国所谓的比较优势在逐渐的减弱。
魏凤春认为,因此,在发达国家实施贸易壁垒措施,造成中国贸易出口下降的情况下,那么,中国迅速的利用出口产业互补优势,同时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减少交易成本等方式,加强和新兴国家的贸易往来,使得贸易双方实现了双赢。
对外经贸大学中美经贸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也认为,可以看出,由于上述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实现恢复性增长也较快。因此,从这种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它们将持久性地超过欧美发展国家,成为中国未来的主要贸易对象。
上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剑峰表示,从去年下半年有这种迹象,新兴市场的出口在增加,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对出口今年要扩地域。
尽管如此,与传统市场相比,新兴市场采购总额占比依然较小,且开拓难度较大。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中,新兴市场仅占15%,传统市场占到85%。
调查还显示,中国供应商在进军新兴市场面临着重重挑战,中国供应商认为开拓新兴市场最主要的障碍包括,难以把握当地商业习惯、难以锁定具有进口经验的买家、产品及服务需要符合当地需求、语言障碍以及订单太少等。
何伟文也表示,面对新兴市场,中国出口还存在对新市场贸易规则熟悉、需求、渠道开发等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寻找平衡。
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欧美市场的贸易关系仍然还需维系。何伟文表示,在产业垂直分工的角度上,我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要巩固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保证欧美市场的份额。原因在于,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不仅仅在于贸易这一层关系,还包括生产、投资、技术转让、引进先进技术以及产业升级等等因素,关系到中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意义非同一般。
|
稿件来源:证券日报 |
|
|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
|
|
查看更多评论
|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
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 |
|
|
|
图片新闻 |
 |
信息搜索 |
 |
分类查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