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激起全球CEO和大公司的想象。到目前为止,西方公司关注点主要还在于向中国市场出售产品,在中国布置设备生产线,以及从中国采购。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的潮流越来越盛,这一切即将改变。外国公司的“中国策略”不能继续只着重于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同时必须和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正面接触。
文章认为,据中方估计,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为433亿美元,相比之下,1990到2000年平均每年对外投资仅24亿美元。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曾指出,这些数字大幅低估了涵盖面宽得多的“走出去”战略的规模和范围。很多重要交易根本就没有进入对外投资统计,例如与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资源协议中提供的数十亿美元贷款。这些贷款加上中资企业所获合同的相关援助,已经大幅超过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
文章指出,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给西方企业造成新的竞争压力。中国企业拥有很多相对于外国竞争对手的优势,如资金成本更低,国内工资水平低,对股东的责任有限。它们还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动用政府力量。
文章还说,银行、石油、铝和矿产品等行业的中国企业,利用它们在国内的利润,来为其海外冒险提供资金。其他公司将使用低价战略,可能会在削弱国内行业盈利能力之后,进而削弱全球范围行业盈利能力。这种现象已在家电、消费电子、汽车和通讯设备等行业显现。随着这些企业提高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以更大力度推广自己的品牌,西方企业面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直接。
文章表示,作为有效应对的手段,西方企业需要理解中国这股对外投资潮流背后的推动因素。中国的投资扩张,是这个国家经济迅速崛起后自然迈出的一步;也是中国强化本国企业竞争力、在国际市场施展软硬实力整个战略的一部分。认为西方企业需要有更好的策略与智慧,仅仅跟踪个别中国企业在具体区域、市场的投资是不够的。西方企业必须明白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是怎样贯彻中国的整个“国际化”战略。
文章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经验不足,国际营销与经销能力有限,需要有供应商、顾问和合作伙伴。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或许可以成为与中国企业同行和政府建立更好关系、进而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好渠道的整个战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