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或许会成为2010年投资界的一个主要话题。具体而言,就是中国与全球的贸易战。
事实上,中国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众矢之的。2009年初,印度以“公共安全”为由,率先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随后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美国大举上调对中国轮胎的关税,中国则通过对美国汽车零部件和鸡肉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来进行回应。欧盟(European Union)也对中国和越南的部分鞋类产品设置了进口限令。而就在上个月,中国开始对从俄罗斯和美国进口的部分钢材产品征收关税。美方的回应则是对中国钢栅板征收反倾销关税。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他的博客“中国金融”中写道,在贸易摩擦频发的同时,还出现了一些针对中国的尖锐言论。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最近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撰文称,中国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人为地将人民币保持在偏低水平,直接导致美国丧失140万个工作岗位。
全球经济的回暖迹象或许会使声势浩大的贸易战有所缓和。然而,在全球经济失衡状况没有显著改善、相关国家的态度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关注焦点仍将是其他经济体要为中国经济恢复增长付出怎样的代价,特别是在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最近重新开始扩大的情况下。
只要中国在美国收紧货币政策之前一直对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以抵制,那么美国以及中国商品的其他主要进口国就会越来越倾向于寻求绕开中国的经济政策,而这几乎肯定会引发更多贸易摩擦。
|